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每每到农村里采访,有人赞叹说:“记者这活儿不错,一个本儿一支笔,二两重,不象我们锹挖扁担挑,吃苦又受累!”我告诉他们:“记者是拼搏者的事业,我干的也是出力流汗的活,不过,我们的行话叫做以身当笔罢了。” 他们不相信,笑着摇摇头。 下面几页札记,算是进一步的解释吧。  相似文献   
2.
一天晚上,北京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你当选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情急中,冒出一句:“假如这是真的,那太好啦!” 很快,我的心情平静下来。 我想起一件事。 那是20多年前,部队在太湖农场筑堤坝。一天,我们班得了第一名,一时高兴,写了一篇表扬稿,题目叫《工地上的小老虎班》,送到工地广播站。晚上开饭的时候,广播响了,第一篇播送的就是我写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对我如此厚爱束方群作者介绍:一束方群,男,1950年生,1968年入伍,1987年转业到盐阜大众报工作,现任记者部副主任,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重新闪亮的红星》,获人民日报10年改革征文二等奖;《鸡进三官堂》,获第6届全国经济报刊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最高的奖赏 一天晚上,北京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你当选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情急中,冒出一句:“假如这是真的,那太好啦!” 很快,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想起一件事。 那是20多年前,部队在太湖农场筑堤坝。一天,我们班得了第一名,一时高兴,写了一篇表扬稿,题目叫《工地上的小老虎班》,送到工地广播站。晚上开饭的时候,广播响了,第一篇播送的就是我写的,全班战友听罢,敲着碗筷欢呼。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不久,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一年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在青蒲角采访一个叫刁焕秀的女人:她含辛茹苦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自己却患丁癌症。采访完家人,我提出跟她本人再谈谈,家人说:“她已不能说话了。”我迟疑一会,走进房间里去。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她伸出枯瘦的手,在床头摸什么,摸出两块带“喜”字的糖,高举起给我。 两块糖包含多么深邃、丰富的内容,我敢说,就是作家写小说,也编不出这样的情节。 我写过一篇现场短新闻,题目叫《种菇船下江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上,北京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你当选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情急中,冒出一句:“假如这是真的,那太好啦!”很快.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我想起一件事。那是20多年前,部队在太湖农场筑堤坝。一大,我们班得厂第一名,一时高兴,写厂一篇表扬稿,题目叫《工地上的小老虎班》,送到工地广播站。晚上开饭的时候,广播响了,第一篇播送的就是我写的,全班战友听罢,敲着碗筷欢呼。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不儿大,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一年后,提拔为新闻干事,直到今天成为一名党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从草原来的徐福铎束方群在中国记协举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研修班上,有天晚上,我敲开2楼一个房间,一位中年男子迎上来,互通姓名,他就是内蒙古哲里木报记者徐福铎。对这位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我仔细作了打量:中等身材,浓密的头发,深深的额头皱纹,戴着...  相似文献   
8.
“单分头”     
记者有时也被人捧的,一句“见官大三级”,抬得你超过国家元首,想提着头发离开地球。不过,人家心里说的仍是:“纸糊的高帽不值钱,谁见过记者来了鸣礼炮的?”我倒希望有人公开把记者贬一贬、降一降,还一个实实在在的几斤几两。我被采访对象贬过一次,叫做“单分头”。这是一句近乎骂人的话,意思是:‘你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行,最末的一等。”那是在黄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采访,碰到一帮刚出海回来的渔民,我请他们谈谈海上捕捞情况。他们说的海区、鱼区我没去过,这鱼、那鱼没见过,再加各种行话多半听不懂,弄得采访断断续续。一个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