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大凡作过总编辑的人(或在总编室工作过),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常常国编稿、发稿、改稿等业务问题,与编辑、记者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讲出来(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倒还有利于把问题搞清,使双方沟通思想,从中受到裨益。但在众多的情况下是双方(或者一方)不愿把矛盾直露出来,而是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服气而又心照不宣。我们把这种矛盾姑且称之为“心理摩擦”。这种心理摩擦,往往影响到编采人员的思想情绪,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明显的思想矛盾,不利于调动编采人员的积极因素,不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研究、探讨一下总编辑与编辑、记者之间心理摩擦产生的原因、性质,并寻求其解决的方法,以利于消除矛盾,增进团结,提高编采效率。  相似文献   
2.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官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就地(市)县小报来说,目前新闻评论出现了“乏症”现象:一是缺乏作者,二是缺乏读者。使评论这个“重型武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 一是有的评论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评论是以其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不强来确定是否引人关注。我们写评论,就是要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抓住那些对广大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予以剖析、解决。这样的评论,才能吸引读者。就拿我们《襄阳  相似文献   
4.
简洁与简单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说过:“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读者读报纸,听新闻,不仅要知道世界大事,国家大事,还希望了解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可是,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只强调了抓重大题材的一面,忽视了如何研究,抓好凡人小事或日常生活报道的一面,致使一些编辑一看到跳水救人、奋勇救火、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之类的稿子,就认为是新闻价值不大、可发可不发的“表扬稿”,不愿精心选编;一些记者一听说是此类内容的事,也不愿深挖细采。凡人小事究竟有没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去精心选择角度,有没有去深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有没有精心写作。如果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我想凡人小事也是可以编创好新闻的。有例为证:1986年,我们襄阳县朱集  相似文献   
6.
我们襄樊市区内,共有6家新闻单位。新闻单位多,且集中,竞争力强,压力也很大。《襄阳报》作为一张县级小报,与市报、市台(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县台(电视、广播)相比,真可谓处在“夹缝”中生存:一是我们刊期长(周二刊),新闻抢不过诸家;二是来稿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局限一县之内),稿源不足,三是小报人手少,没有专门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求生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据传,我国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当年在演《武松打虎》这场戏时,他扮演的武松演得非常精彩,场场都博得热烈掌声。一日,他在向人谈起这件事时,无意中流露出自满情绪,认为这场戏的演出成功,全在于他。这事被扮演老虎的那个配角知道了,心中很不服气。又一次演出《武松打虎》时,武松连打三次“老虎”,可“老虎”就是不“死”。至此扮演  相似文献   
8.
县市报纸如何办出特色?根据《襄阳报》十一年的办报实践,我们取得一条经验:在“小”字上抓问题,在“大”字上作文章。“小人物”反映大主题县市报处于最基层,经常与“小人物”打交道。所谓“小人物”就是指各基层单位的先进人物。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加以报道。透过“小人物”的思想境界,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就使我们的小报不会显得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小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活跃在报纸的版面上,它越来越吸引着众多的读者。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除了它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富有情节之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它语言优美,富有魅力。那么,小故事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一、生动、形象。所谓生动,就是说句子精炼、感人,不拉杂,“以片言而明百意”;所谓形象,就是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当然,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消息  相似文献   
10.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宫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善于在领导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做文章。县报要体现县委的意图,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使群众认识和接受党的方针、政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中的认识问题。当群众还没有觉悟的时候,报纸就有一个引导和疏导的任务。事实上,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