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以降,面对东、西方文化问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多持文化激进主义,而文化保守主义者也不乏其人。林语堂的世界文化建构独具一格,且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大意义。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在儒、释、道以及基督教之间优游自如,融会贯通,看似"矛盾"的思想表层下,是对"上帝的父性"的坚信及对生命精神价值的丰富和永恒的坚定追求。他通过人文主义思想这个"筏子"渡过迷津,孜孜以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与道德完善,并将现代基督教人学精神引入到自己的文化构想中,力图建立一种理想的个人主义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2.
浪花宝宝     
浪花宝宝.水里洗澡。用了肥皂,不知多少。搅得大海,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虽已有12年之久.但在作文教学中仍有很多困惑:学生的“无从下笔…‘言之无物”:教师指导作文时“度”的把握……都让人深思。大家深知.学生要写好作文.只靠老师课堂上指导是完全不够的.它和学生的平时积累.  相似文献   
4.
许诺     
许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不简单的是许诺后的行动。花儿曾经许诺,只要有它,就会有美丽。果然,它做到了,哪里有花儿哪里就有美丽。浪涛曾经许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一对一"网络班级的管理,并结合课堂考察、文献调研、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一对一"网络班管理的问题和策略:(1)内外合力,明确职责完善管理规章制度。(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让学生参与管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4)有效利用技术为班级管理服务。(5)对于"一对一"网络班级环境的管理建议强调:符合网络班特色的物理环境、线上线下和谐的人文环境、家校合作的社会环境。同时设计了指导学校开展有效班级管理的手册。这些网络班级管理的建议及手册的内容对于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生间的知识传承能继承、发扬学术思想,对精英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以1995—2015年共7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类博士学位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获奖者的师承效应。发现"师承效应"与"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博士学位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随着"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博士学位年龄""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分别下降1.14岁、2.73岁、2.86岁。诠释了师生间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显著缩短博士生做出科研成果和获得学术认同所需的时间,最终促进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杨文婷 《大观周刊》2011,(41):15-16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当众人沉湎于“伤痕”和“反思”之中时.作家却另以一种姿态,构造出了一处和谐的世俗仙境,人性的真善美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展示与合理的张扬。与同时期文学相比,《受戒》有意地疏远了现实,体现出了一种久违的永恒之音。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江河湖泊沿岸,常有厚度不等、承载力较低的高压缩性淤泥或淤泥质土,呈塑性,强度极差。在这种地基上建造小桥涵,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地基的局部破坏乃至整体滑动等失稳现象。近年来,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湿喷法加固小桥涵软土地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蓦然回首,我教书已十年有余。一路走来,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刻骨铭心,只是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就足以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感动。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奇异的种子,不论这种子是什么样的,只要用足够的努力之水去滋润,生命的花朵就会粲然开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和价格低廉化,学生人手一机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渐渐兴起,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驾驭,班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通过采用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以下角度分析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给班级管理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技术群体需要进化的问题;技术给学生群体带来的问题;技术给教师群体带来的新要求和挑战;技术给班级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