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告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型学科,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推动广告学专业实践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促进广告学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围绕铜陵学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情况,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特色创新与运作模式进行总结与探讨,供相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及相关专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元素的跨文化传播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为了争取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需要以中国元素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视野,以全媒体传播为落脚点。要正确认识,充分利用;立足传统,创新组合;全媒体传播,全方位沟通。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有必要将教材作为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和生活中有探索价值的因素来改编、创编新的教学内容 .例如“光是如何传播的 ?”这一课题内容 ,笔者正是从“光的直线传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改编、创编出来的 .把验证型的课题改为探索型课题来研究 .1 .挖掘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创造性因素光现象在生活中极为普遍 ,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但现行教材在“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关键性问题上只用“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直线传播”这样一句话回避过去了 ,并没有介绍光如何才能沿直线传播 ,教材的方法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了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在不增加教学难度的前提下 ,笔者采用研究性学习策略 ,尝试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实际 ,让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有关光的传播问题 ,提出光的传播需要哪些条件等问题 ,然后进行有目的的研究 ,达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变验证型实验为探索型实验本节课按照传统验证型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边讲解 ,一边实验演示 ,或者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这种教师走一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新闻娱乐化浪潮的兴盛和市场化经济利益的侵蚀,电视贪腐新闻评论偏离了"警示教育"轨道,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倾向,给社会带来不小负面影响,如削弱新闻媒体自身公信力、消解人们对贪腐深层次问题的审视、歪曲贪腐新闻的正确价值导向、损害政府形象等。必须通过新闻工作者自律、加强电视媒体管理和扶持,对贪腐新闻"三俗化"进行规治,以期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项发人深思的“牛、羊与船长”的问卷调查为契机,开展了转变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以“351工程”(即用3年时间,在全区培养5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为总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已初见成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为杠杆,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保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追求,创新教育之树已结出累累硕果。区教研室主任孙义君等合著的《神圣的使命———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一书,既是他们长期实验成果的展示,又是他们不断探索新理念的结晶。该书立足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现状,着眼于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并给合自身实施创新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透视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施指导。该书分上下篇。上篇为“21世纪创新学习畅想”,主要回答了“21世纪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力量”、“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发展”、“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什么样的教学最为理想”等问题。下篇为“21世纪学科创新学习研究”,主要是中小学各学科创新学习的案例,每一篇都来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是全民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亟须提升。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现状堪忧,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政府、媒体、学校、农村舆论领袖和农民自身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7.
8.
徽州是社会史研究的典型区域,研究徽州报刊史对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相关报刊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深描民国旅外徽州人创办与发行报刊,积极营造文化舆论空间,进行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员活动。同时,结合历史因素与时代特点阐述处于徽州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旅外徽州人文化自觉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开通徽州社会风气、增进社会福祉、唤醒国家意识与投身社会革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救乡救国的文化自觉,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知识分子自我调适与文化适应过程,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自我改造与革新的主体性实践,这为徽州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想象中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