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天津租界档案史料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根据不平等条约,先后在中国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块土地,作为直接管辖的“租界”。在租界内,设立法院、监狱、警察、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部门,掌握了重要的统治权力,将中国主权排斥在外。租界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恫吓、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基地,成了帝国主义扩大侵华的桥头堡。租界这个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罪证之一,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象征之一,也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的罪状之一。 这里选刊的馆藏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外务部等档案中有关天津租界问题的部分档案史料,揭露了英、法、美、日、德、意、奥等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在中国北方重要港口天津,设置租界的一些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强盗面孔;也可以看到清政府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卖国嘴脸。公布这些档案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乾隆年间由泰国进口大米史料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乾隆年间。闽粤等省因地狭人稠,产谷不丰,致米价昂贵,民食不敷。以往遇有粮食短缺,即由产米有余之邻近省区运米协济,但此时各地产米均属无多,难以调拨。因此,清政府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国内外商人由泰国运米来闽粤粜卖,“以外洋之有余济内地之不足”,这不仅增加了仓储,缓和了民食不足的困难,并且促进和发展了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和友好关系。现将馆藏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中有关档案选辑刊布,供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对外贸易及中泰关系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