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柴学智 《兰台世界》2020,(2):135-138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内乱之机入寇唐王朝边境,掠西北、西南边地数十城,陷河陇,成唐王朝后期的最大边患。在唐蕃对峙时期发生的维州事件,作为牛李两党在边疆对外问题态度上显著分歧的重要表现,唐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维州在唐蕃对峙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唐王朝西北、西南边地形势的变化,唐王朝纳降维州,可以达到震慑吐蕃,使吐蕃遭受前后夹击,从而扭转唐蕃对峙局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乞丐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之一。在明人创作的绘画和笔札中,乞丐除了具有贫贱的一般形象外,还具有孝亲、忠义和罪犯等特殊文化形象。孝亲乞丐的故事见于多部明人著述,其孝行是被刻画的重点。明遗民的著述中记载了多位忠诚于故国的乞丐;明代笔记小说中也有记录一些身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和见义勇为等品德的义丐。有些乞丐为求生存而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及至晚明,有文献记载丐首和乞丐团伙的严重恶行。明人对乞丐一般形象的刻画与书写主要是出于怜悯或厌恶的心理;对孝亲、忠义等形象乞丐的书写主要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乞丐有组织犯罪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也是明清律法对乞丐“采生折割人”施以重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