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鉴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师范性特点,高师中写作课教学亦应该围绕着“师”(学高为师)与“范”(德高为范)两个方面来进行,也就是对高师生进行写作知识素质的教育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其写作知识素质和道德素质,让学生做合格的未来中小学语教师。  相似文献   
3.
提高服务质量是办好教育学院图书馆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高等学校里,教育学院属于“第”第三世界的成人院校”,它介于师院和中师之间,肩负着为中学培养师资的神圣使命。在办学条件、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内容、科研方向、招生学员来源等方面都有别于本科院校。这些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目前全国262所教育学院,有237所是80年代初建立的,由于起步晚,办学条件较差,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果低微。 2.教育学院培养的对象是在职进修的中  相似文献   
4.
论《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萧红作品的恒久魅力是由于作家细腻的女性情感,对此论我稍感不尽意.我认为是作家的那颗童心,纯洁、美丽、活泼的童心,具有深厚的感染力,使读者的情感世界受到撞击,处于一种激荡状态.如《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运用儿童视角写成的作品,使读者唤起对童趣的追求和热爱.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伦理与王安忆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的文学写作普遍宣泄感官刺激,德性品质匮乏。出于对人的负罪意识匮乏的深层忧虑,王安忆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在文本中通过唤醒国民的负罪意识,提出建立负罪感这样一种最低的伦理底线,来确保社会伦理的构筑与维系。其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由于巴金对以俄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等现代西方文化的接受使他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视野,从而导致了其怨恨体验的产生。巴金小说的怨恨首先是对旧社会制度尤其传统文化中家族制度的外向怨恨。同时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在知识分子本身与他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着极大的积淀与制约,从而又导致了其怨恨的现代性体验由外发转向内省,由怨恨制度转向怨恨知识分子本身,由怨恨他者转为怨恨自我。  相似文献   
7.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里通过对王安忆小说时间意识的解读,剖析作家伤怀恋旧的文化心理,论述了王安忆在资本全球化时代与大众文化潮流对抗,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揭示了她的繁荣精英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拯救当下出现的一种精神危机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毕四海《日子的宿命》通过对比写出了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冲撞与骚动回归,小说以双重视界对中国文化作以反观,既能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凝眸下发现乡村日子的卑琐落后,又能在乡村文化的比较中追寻都市日子的富丽精粹。"新媳妇"形象的意义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专制、男权等的反抗,一方面也表现在引起了读者对21世纪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贞操"观念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