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理论和学术概念都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媒介在实践中出现失误或不妥当的行为,可通过批评将其呈现出来,但仅有批评往往是浮在表面上的,需要通过理论概括来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深度思考,所以就产生了媒介批评的理论.在对理论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媒介批评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地延伸:除了对明显的问题进行批评,对不成熟的、有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明天"和"微评论"的349个样本为基础,对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的选题内容、呈现方式、发布时机、评论视角、评论意图、高频词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在选题上突出"执政意识"和"民生意识",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在时机选择上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病毒式"传播使评论产生裂变效应是其显性特征;而始终关注中国现代性转型,坚持公民视角发表观点和意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与粉丝结成弱交互关系等则是其隐含逻辑。  相似文献   
3.
梁辰曦 《新闻世界》2013,(3):160-161
本文探索了媒介由于其模仿对象的不一致,因而在功能和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根据莱文森的观点,媒介模仿的对象是人类各种感觉器官,其演变的轨迹具有“人性化趋势”,即越来越趋向于人类器官的自然体验。因此,“偏向性”及“人性化趋势”既是两个对立又互补的特征,同时也是塑造媒介形态以及影响媒介演化进程的两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梁辰曦 《东南传播》2012,(12):77-80
本文在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及广电总局"限娱令"的关键概念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大众媒体的娱乐功能对"公共领域"构建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并通过对"限娱"得失的分析,探求中国当代公共领域在"娱乐大潮"与"政府限娱"这一特殊的传媒环境下被构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