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村经济报道要摆脱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通病,必须重视挖掘受众易于接受的生动朴实的群众语言。群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明快、轻松有趣,易于“抓住”受众的眼睛;群众语言与人民群众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易于“装进”受众的大脑;群众语言能够引起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形成价值评论上的共识,易于“切入”受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经常涉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 ,很难避免使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农村经济报道中就长期存在着“老、空、硬”现象 ,很多报道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 ,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 ,令读者望而生厌。这导致受众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精神消极 ,对信息的敏感度降低。潘光旦是一位用进化论思想来分析中国民族性问题的学者 ,他把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 ,缺乏个人体验及与文本的交流、缺乏主体创造的状态称为“假死状态”。处于假死状态的受众 ,丧失了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能力 ,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也得不到全面开发。受众在枯燥的经济新闻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