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实际上我并不确定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是不是对我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书,但它的确是我最希望自己也能写得出的书。作为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恐怕很少人不会被这本书的论说风格打动,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既简洁又丰富,既清晰又深刻。  相似文献   
2.
唯美主义的作品展现着艺术家深深的绝望:艺术的精神内涵逐渐消隐,形式之美即是一切,然而感性的绚丽之下是存在的虚无。小说告诉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里艺术将无从读解,美将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3.
但凡研究理论的人,最不喜欢歌德的这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比较能接受的,是把生活比作土壤,而理论就是从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树。但这不仅仅是说树的生长需要土壤,还意味着,只要有土壤,总会有嫩苗冒出来,就像是花朵从花茎上冒出来一样。作这样浪漫的比喻,当然需要有事实依据,这里我就拿黄凤兰女士这本《中国民俗影视》作例子,解说一下理论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独创”     
本文从独创与"我"、独创与创新、独创与经典等几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种对"独创性"问题的理解方式。文章所探讨的独创性,既不是单纯的差异性,也不等于原创性或创新性,而是艺术作品作为独创之物楔入文化之中。艺术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实现、显示、保存独创性的使命,这是艺术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语文风景审美主题教学,简单来说,是将风景审美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贯通性主题,在中学开展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关注风景审美问题呢?首先,与风景相关的课文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占不小比重,对风景描写的分析也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甚至亮点。将风景审美研究的视角引入教学过程,既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也有望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其次,  相似文献   
6.
“美学何以有用”一这听起来不像是一个中肯的问题,因为美学历来就是“无用之用”的。无用之用乃是大用,比那些立竿见影的用要重要得多。但是,时代是变迁着的,原来被大家认可的无用之用,未必到今天还能把那个用保留着。曾经非常鲜活、实在的价值,经过时间的淘洗,很可能已逐渐淡化,就像茶叶不耐反复冲泡一样。因此,有必要对美学的传统和现状作一番审视,看看它在当代文化生活中还能发挥什么作用。是可有可无,还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丽娃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系青年学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沙龙兼涉史哲,主张学术独立,注重学理辨析,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氛围。沙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集体讨论会,每三周一次,方式是由一人提交论,其他人对论进行批评性质疑:二是网上讨论区,继续集体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把论争引向深入。欢迎不能参加集体讨论的朋友到网上参加沙龙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8.
但凡研究理论的人,最不喜欢歌德的这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比较能接受的,是把生活比作土壤,而理论就是从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树。但这不仅仅是说树的生长需要土壤,还意味着,只要有土壤,总会有嫩苗冒出来,就像是花朵从花茎上冒出来一样。作这样浪漫的比喻,当然需要有事实依据,这里我就拿黄凤兰女士这本《中国民俗影视》作例子,解说一下理论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