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 今年5月份以来,光明日报对知识分子优秀人物的报道有了新的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光明日报,已经让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人物,光荣地坐上了报纸版面的头座。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和说明:在五、六、七三个月以内,光明日报刊登在头版头条位置的人物新闻,包括一小部分通讯,共有47篇,平均每两天有一篇。在92天的时间里,平均每隔一天,就有一位知识分子优秀人物,通过光  相似文献   
2.
在改进新聞写作当中有过这样一个問題,就是从各方面来的評論說,現在的新聞写得不生动,原因之一是記者使用了新聞語言。与这种和类似这种評論不无关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聞語言在一些人們的心目中便成为不体面的东西了。我认为这实在是一个誤解。不必諱言,在新聞写作和使用新聞語言中是存在严重缺点的,需要努力纠正。但是应該說清楚,新聞語言是一回事,使用新聞語言中产生的缺点又是一回事,不应該把二者混为一談,不应該把一切不是派在新聞語言的头上,用尘土掩盖  相似文献   
3.
我想在这里谈谈参加报道首都各界人民游行示威支持古巴人民反美正义斗争的感受,此刻,我刚一提笔,那些充满斗争力量的动人景象:天安门广场的人群,古巴大使馆前滚滚而过的游行队伍的洪流,火团一般的旗帜,无数高举的拳头和此起彼伏的怒吼……都好像是正在发生的一样,一齐映入眼帘,震撼耳际。的确,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参加报道的每一个人,真可以说时时刻刻处在激动之中,大家都感到,自己不仅参加了这次十分有意义的报道活动,而且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革命教育;不仅目睹了首都人民声势浩大的示威壮举,而且觉得自己是参加了一次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斗。  相似文献   
4.
当写这篇访问印度尼西亚随记的时候,我的眼前便出现了苏门答腊多巴湖的美丽景色。那一天,我们乘船渡过碧波潾潾的多巴湖来到沙姆西岛,在参观中,当地一位普通的马达族青年,特意朗诵了一首诗欢迎我们,要求我们把他们的情意带回中国去。他朗诵道:  相似文献   
5.
面前放着两篇特写,是我特意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许多报道中寻出来的。头一篇的题目是《报告之前》,后一篇的题目是《笑声·心声》,新华社播发后,为全国许多家报纸所刊用,这两篇特写顿觉有新鲜之风吹来,不禁连声称好。从特写中可以看出,两位记者采访的取景镜头一改过去只注意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并且对准了主席台的幕后,报道了大会开幕和闭幕前在后台发生在那里的意想不到的事。我记得,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落成后,曾经有四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在这里召开,全国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