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是国家机器里多种监督中的一种。没有强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报纸则没有战斗力,没有读者,从而在报坛上也就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但新闻舆论监督是“惹人”的事,被批评和被揭发者常常闹到报社来,有的竟结伙前来,拥一走廊人,闹得人几小时甚至几天办不成公。我就碰到过这类叫人烦恼的事。有一年我们政法部编发了周至县农村一个案例,当事人胡某认为报道内容与事实有出入.来我办公室大吵大闹,还拿头在墙上碰,说他“不活了”。要命的就怕不要命的,吓得我不敢让当事编辑出面,许诺由我这个主任亲自去他县调查处理。还有一年…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当年曾把他的文学称为“遵命文学”。若将“遵命”二字推及新闻,我认为我们今天也存在着“遵命本报讯”——恕我生造了一个概念。众所周知,鲁迅的“遵命文学”,遵的是无产阶级之命,遵的是人民大众之命。若从这个涵义上讲,“遵命本报讯”就是合乎潮流,顺应民心,无可非议的。天公地道地说,今天的中国记者,就其绝大多数而言,拿起笔来是愿意遵这个“命”的,这点基本估  相似文献   
3.
《商山红莲——优秀女共产党员徐升莲的无私奉献》一稿,在《陕西日报》1990年7月14日一版头条发表后,有的打电话,有的来信,有的面谈,言说:“徐升莲的事迹感人”、“通讯写活了”、“主人公立起来了”;一些老同行还说“此稿写法上有突破”。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记者的劳动的尊重和爱护而说的,不能在赞扬声中失去自知之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采写此稿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月十七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条两千字的人物新闻,主题是《集体“百万富翁”支书两袖清风》副题是《三原县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天成一心为了大家富,艰苦创业不谋私》,并配发了题为《一心为公就是无声的命令》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当有人得知这条人物新闻是由一篇八千五百字的人物通讯改编成的之后,开玩笑骂我的“刀子”太“(?)火”了,改稿是否有“挂一漏万”之嫌?这就促使我把此稿的编写过程及点滴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悠悠万事,导向为大。”我之所以要借老总们这句口头禅来做题目,是因为新近看了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9月26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所发表的讲话后感触颇多。你看,江泽民同志这样讲: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于1988年5月18日至6月3日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担负着省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领导班子换届的重任,为全省人民所嘱目。根据省委宣传部的安排,我们陕西日报由副总编辑任中南同志挂帅,组成了由摄影记者和兰大新闻系实习生在内的9人报道组,其上会记者是历届省人代会、党代会最多的一次,规模可谓大矣。在近20天的时间里,记者一直是在紧张、兴奋、焦躁、作难中度过的。紧张、兴奋自不待言;焦躁、作难却未必为他人所了解。会议原定5月28日闭幕,  相似文献   
7.
父:小明,你的作文怎么得了个“○”分? 子:老师说我写的尽是假话。父:谁教你那样写? 子:爸爸,就是你呀! 父:胡说! 子:你忘啦,上个月你在报上发表的马书记退礼品不就是假的吗? 父:哎呀,你,你,你这孩子……! “白字佬”训娃父:宝宝,用“贪梦”这个词造个句听听。子:爸爸,不是“贪梦”,是“贪婪”。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真实与本质真实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就此争论了多年。有些同志,如李松晨、王武录等,主张“新闻要讲本质真实”;另一些同志,如马申、李湛军等,不同意前面的立论,认为“本质的真实不能作为衡量新闻真实的客观标准”。双方争论来,争论去,似乎至今谁也没有说服谁。我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身居“陋洞”真叫人难以置信,这就是一个在南疆赫赫有名的报道组的办公室: 在一座庞大的天然溶洞的一角,岩缝里钉了些木桩,上而用铁丝绑了些木条儿和竹片儿,然后用油毛毡铺地、用防潮布围“墙”、用塑料纸苫顶,搭了几间很不规则的小庵子,  相似文献   
10.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党报宣传报道的一大优势,是同级党委利用报纸指导方方面面工作的最得力的工具。不难想象,《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其它省、市、自治区党委的机关报,如果没有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评论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不成其为党报了。因此,不仅仅是报社的老总和编辑,连党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委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报纸的评论。毛主席生前不仅指示要精心写作社论,还曾多次动笔为报纸撰写社论。前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手写的那两百字的社论还在全国获了大奖,成为当今评论写作中不可多得的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