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1.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6,(12):46-48
影视化是传统戏曲文化现代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台湾传统布袋戏依托布袋戏影视作品的创作实现当代影响力的拓展。在台湾电视布袋戏发展史上,昙花一现的节目"阿忠布袋戏"折射出当下传统艺术创新与传播命运:传统艺术只有关注当下,并且保持形式与内容的持续融合与突破,使其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股特别的观照力量,不仅愉悦受众,也针砭时弊,才能够与时俱进,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沈毅玲 《新闻界》2012,(7):14-19
台湾报禁解严之后,台湾新闻媒体数量激增,大大超过了市场负荷,台湾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在制造噱头、挖掘细节上不遗余力,自觉或不自觉成了"社会乱源"。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台湾大选"前夜,台湾三个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力图呈现不同电视新闻媒体的表现,并分析其"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沈毅玲 《新闻界》2015,(4):55-61
台湾现代布袋戏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赋予传统艺术形式以时代感,进行商业化的尝试,形成成熟的布袋戏产业。本研究分析了台湾传统布袋戏转化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环境,并以"霹雳布袋戏"为个案透视台湾现代布袋戏产业如何应对消费者需求,为传统表演艺术加值,实现从传统表演艺术转型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以期为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转型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1,(5):122-125
木偶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当下的时尚与现代元素的冲击下,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木偶艺术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吸纳新的理念以提升自身文化创造力,适应新的社会文化需求。本文以漳州布袋木偶为例,着力分析当前木偶文化传播中的障碍性因素,并试图融入体验经营理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探讨木偶文化传播的新策略,进而提高木偶艺术的认知度,促进木偶的产业化发展,使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0,(6):136-138
偏居东南一隅的福建省诏安县曾获我国文化部所授"书画艺术之乡"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在大力推进海西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动力。将"诏安书画"产业化,不但能促进书画市场自身的良性运作,也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诏安书画市场现状的调研,分析其产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其产业化的可行性模式,同时,也企望为海西其他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