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于全球结构的复杂性变化和国际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基于传统媒体内容分析以及国际受众调查框架下解决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去理解全球交往、国际传播、国家形象问题的历史与现实。人际、族际以及国家间交往的不断延伸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在长时段的历史场合中,交往而非隔离是历史的基本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全球交往观是我们重思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前中国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现实,基于中国国内政治社会发展逻辑的视角上看待中外交流沟通的现实,也从此逻辑出发看待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五年。2021年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未来五年中,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成熟的心态,应对自身的问题与挑战,在一个充分自觉自醒、坚定自信的基础上,建构起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探寻真理的基础。在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中强调科学理性的正确运用尤为重要。客观中立、审慎报道国际事件既是对事件本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人民负责。当下,国际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国际舆论受传播者立场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野。后现代社会中制度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剧,国际传播的场景更趋复杂,政治冲突、党派偏见、经贸争端、技术壁垒和跨文化障碍,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国际传播的宏观叙事和微观表征。面对后真相时代可能带来的全球信任危机,需要多元主体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站在科学理性的基点上反映现实、展开交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