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常听基层通讯员只抱怨: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理论功底和采写水平自然就低。但从笔者收集新闻旧期刊了解到的情况看,我认为此种只寻“客观”借口,而忽略其主观努力之论,差矣!君不见,一本本还带着幽香的新闻期刊几乎尚未打开,就从一些通讯员手中与过期报纸捆绑在一起,在主人与收破烂老头的讨价还价中,身价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2.
我的新闻路     
十二岁时,我的作文《村中的新闻》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朗读。从此,我便爱上了新闻,爱得如痴如醉。 记得五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武汉船校机制专业部学习的我,被一位戴眼睛的女学生干部委任为机制记者团团长。我受宠若惊,发誓“干出一番天地”!不久,我组建了一个闻名校园的学生记者团,一篇篇专访、报道见诸校报。我成了全校有名的“牛记者”、“牛团长”。 尝到新闻甜头和乐趣后,我开始自修新闻专科。自学的道路是艰苦的。为了积攒自修学费,我不知啃了多少廉价的馒头和方便面。为了挤时间自修,我深夜在厕所里借光看书,被值班…  相似文献   
3.
8月份,重庆地区一家电视台报道了进城搞贷运、搬运的民工,大量运用了“棒棒”、“棒棒军”的提法。也许这是当地人对搬运工、货运工的叫法。这种说法很形象、有特点,就像武汉地区“扁担”之类的叫法。但媒体如此称呼就令人不解了。这些“替代”语,容易和报告文学《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联系起来。它与“棒棒军”、“扁担”如出一辙:说轻了,这是对  相似文献   
4.
杂议之一:大报、党报报社很穷吗?报业发展到21世纪,报纸上注明通联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甚至传呼机、手机的号码,不仅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通讯工具已为新闻事业服务,还体现了报刊的受众意识和作者意识。但却有一种普遍的怪现象:一些小报争相采用和利用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在一些大报、党报上很难看到传真或电子信箱号码。甚至有的报纸连一个电  相似文献   
5.
可贵的提醒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一节目中,播出一蒙古族青年百步之内用长鞭抽灭蜡火的绝技。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喝彩。这时,女主持人特别提醒: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可别模仿,他们都是经过长期苦练的。虽是一句不经意的提醒,却反映了媒体传播者可贵的受众意识,尤其是体现了一种对青少年的关爱。君不闻,某地电视播放武打连续剧,一小学生对“轻功”情有独钟,便从自家楼阳台上跳下摔死。这样,媒体无意间,却成了致使小学生死亡的诱因。这是节目制作者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6.
基层通讯员有“五少”笔者曾参加了一个通讯员培训班,与通讯员们唠叨起来,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基层通讯员有“五少”:写作的时间和采访机会少。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职职工,他们有繁忙的工作和生产任务,常常连班、加班。下班后,累得只想休息,根本没精力读书、采写。企业和单位的新闻事件和典型、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前,每当我把稿子送交领导审阅时,领导总说:“小牛啊,文章写得不错,书法还要加强啊!”我知道,领导是批评我写的字像“小学水平”。但何只如此?字写得丑,爬格更慢,资料又难以保存,这已成了我的心病!在领导和文友的授意、参谋下,我用积蓄买了一台新电脑。很快,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时,我就有一个写作梦:梦想自己能当一名作家。于是,为了不增添父母的经济负担,我就到村里藏书的人家当“短工”,报酬只有一个:借书给我看。在给人家扫地、放羊、割草等“义务劳动”期间,我断断续续看了《西游记》、《天下第一棍》、《月塘演义》等古典和武侠小说。不久,我竟痴痴地在练习本每一页的背面写起“小说”来,还请爱读小说的村里人品头论足。结果,村里人、老师和父母都说我“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9.
媒体很穷吗?     
如今的媒体是不是很穷?说穷吧,看看那一座座漂亮的广电大楼、哪一点显得穷气?说不穷吧?“我们这些单位早就被赶下海”,“不仅要‘断奶’,还要‘造血’、‘献血’”,再加上“第四媒体——网络的竞争”,“自己养自己日子很不好过”等等又总是挂在嘴边。于是乎,电视主持人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由商家提供赞助的。笔者统计过某日某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0.
3月25日,我计划采访一名自学成才的聋哑摄影家。因找不到本人和无法直接沟通.就找到这位“名家”的父亲,作为采访切入点。谁料老者得知来意后,“啪”地关上门,让我碰了一鼻子灰。请教老通讯员,得知采访对象拒绝通讯员的采访是常有的事,他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怕通讯员没名气。因你不是记者.无采访证.人家就要问你是哪家报社的通讯员?是特约通讯员还是一般通讯员?是全国大报的通讯员还是地方小报的通讯员?若是地方小报的一般通讯员,下边就没戏了!现在稍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