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学者-工匠问题是研究近代早期欧洲科学技术史和科学革命无法绕开的史学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旨在揭示这一时期学者和工匠如何相互借鉴、吸收、融合,并且解释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乃至决定了新科学的产生。在齐尔塞尔看来,近代科学中新兴的科学家群体是学者和工匠融合的标志,二者在此前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对工匠的实验、量化方法和因果思维的吸收是新科学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潘诺夫斯基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最主要特征体现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人文主义者和工匠之间广泛的交流合作引发了视觉表现技术方面的革命,成为近代科学诞生不可或缺的一环。霍尔认为,科学革命本质上是对中世纪自然哲学问题的全新解答,始终没有超出学术思想内部,学者自觉吸收了部分工匠传统中的问题和方法,但其价值非常有限,科学革命时期学者和工匠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关系。帕梅拉·隆利用交易地带的概念超越了学者-工匠简单的二元划分,所谓交易地带旨在描述15—16世纪存在于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群在某个现实或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学者和工匠的身份变得模糊不清,经验研究得到重视,交易地带是近代科学得以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与学费定价相关的"高校-家庭-社会"三大主体及其涉及的地域、时间、专业、公平四大因素,多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定价问题,建立了基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学费优化模型、基于家庭收入的学费预测模型、基于社会效益的仿真定价模型.最后通过整合以上三模型,均衡高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利益,制定最优学费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14世纪开始,粗糙的透视画法已逐渐出现在欧洲绘画之中,其中的水平线透视变换问题构成了阿尔贝蒂发明其透视建构法的直接动机。在《论绘画》中,阿尔贝蒂对视觉金字塔原理作出了详细的阐释,据此对绘画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透视建构方法。这一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一、确定画框和单位长度;二、确定中心点,对垂直线进行投影变换;三、确定距离点,对水平线进行投影变换;四、对角线检验,确定等头高地平线。其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和地平仪、视距镖两种阿尔贝蒂发明和使用的大地测量仪器遵循相同的原理,由此可见其透视建构法有其深刻的测绘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正>自15世纪开始,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风格上,欧洲绘画都经历了一次空前的转变,这一转变通常被视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人们无需具备任何艺术鉴赏理论,就足以被这些画作中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栩栩如生的人物、逼真的细节刻画、精确的光影处理、严格的空间表现等等。以至于在这些绘画面前,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画得就像照片一样!"——这一赞叹并非完全是外行的无心快语。从历史上看,与相机密不可  相似文献   
5.
布莱兹·帕斯卡于1642年发明了一种机械式计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获得专利的计算机。帕斯卡独创了跳锤装置,使该机器可以自动进位,又发明了补码机制,使计算机在齿轮只能单向转动的情况下,仍能进行减法运算。帕斯卡正确预见到,在未来的机器发明中,科学理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7—18世纪的早期文献,详细讨论了帕斯卡计算机的研发经过、机械结构、操作方法,阐明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