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对档案情有独钟,关注档案,研读档案文献,还写了一些关于档案的文章.与档案结缘,留下的美好记忆不少,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是在我的家乡天津市宝坻区档案馆里,见到了被誉为“红色经典文献”的镇馆之宝——1947年由冀东新华书店出版和发行的《毛泽东自传》;另一件是在蓟运河畔的宝坻区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村史馆内的一张“抗日优抚券”,它是1 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的.  相似文献   
2.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国有着保护与利用档案的传统,但是在历史上由于特定社会背景和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档案也曾多次蒙受劫难,留下令人心痛的记录。现辑述几例,以证中国档案之殇。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经历了血与火的时代,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历程的“红色档案”的保护与留存历经千难万险,非常不易.这些“红色档案”在白色恐怖下、烽火硝烟中保存下来,创造了中国档案史上的奇迹,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虽然不是档案"局中人",但是我这个档案"局外人",竟对"档案"以及档案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缘分。 记得,2001年7月的一天,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的同志给我打电话,介绍宝坻区档案馆在整理尘封多年的档案时,发现一本1947年10月1日冀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自传》,让我过去看看。凭着我在宝坻电视台工作的新闻职业敏感和自己的直觉,感到这一"发现"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5.
1959年初,已近八十岁高龄的史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并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老一辈史学大师,坚守信仰追求真理,并在耄耋之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他的学生、史学家唐长孺赋诗祝贺老师入党:“八十争先树赤帜,频年知己效丹忠。后生翘首齐声贺,岭上花开澈骨红。”  相似文献   
6.
1959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参加全国档案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的一千多名代表,在与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等档案干部谈话时说:“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研究历史,编修历史,为国家的档案和历史研究做贡献.曾三把周总理的指示传达给与会代表,与会同志深受教育和鼓舞.会后,曾三还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吴玉章等史学大家,向他们转达周总理的指示,并请教相关问题.郭沫若回信说,“我倾向于认为司马迁曾经是一位档案工作者”.吴玉章也认为,“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丁玲(1904—1986),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经有过一段与电影接触的经历,并梦想成为一个“有名的电影明星”。她的明星梦萌发于古城北京,破灭于旧社会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滩,成为她人生中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辰伯,是我国著名的明史专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吴晗一生始终追求真理,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一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铁骨铮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9.
王宗征 《北京档案》2015,(10):56-58
《北京档案》2015年第4期刊登拙文《历史上的中国档案之殇》,记述了历史上中国档案惨遭劫难的几个典型事例,令人痛惜和反思.但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保藏和传承档案方面,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历代多有保藏档案之范例,与"历史上中国档案之殇"形成鲜明对照,并且或多或少于今人有可借鉴之处.现辑述几例,以供同仁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