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年年高考,年年报道,怎样才能报出特色和新意?总结2001年《大众日报》高考报道工作,我们发现,在以往高考报道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2.
王桂利 《成才之路》2010,(22):69-69
在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进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呢?我的探索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3.
“两会”报道如何出新,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今年适逢改版,两会报道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为紧迫的课题。在动员会上,总编明确指出:如果说导向是这次报道的第一生命线的话,创新就是第二生命线。目标由此确定:今年的两会报道要在突破固有模式的基础上,为以后的两会报道提供一个较好的范本。事实证明,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了。变:走出程式化“年年两会,今又两会……”确实是某些代表的材料中常见的词。作为采访两会的记者,对两会的报道容易陷入程式化套路的困惑体会更深。回顾“两会”期间的所有报道,可以说,创新的确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首先是对已有形成惯例的程序性报道如何寻求新突破。如预告消息,往年都是写代表委员抵济、各大宾馆做好准备等等。文中少不了对天气、交通等的描写。今年的预告消息,内核是预告两会的议程,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4.
1.Mr Smith____,but now he doesn’t. A.is used to smoking B.was used to smoking c.used to smoking D.used to smoke分析:be used to中的“to”是介词,后面不能接动词原形,只能接名词或动名词,构成“be used to sth/doing sth”结构,意思是“习惯于某事或做某事”,时态的变化体现在动词be上面,而used to后接动词原形,表示“过去常做某事”隐含着与现在的对比,现在已发生变化,它只用于过去时态。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的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是一则会议新闻,却让人咀嚼再三,备受启发。这是两位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普通会议上抓取的一条活鱼。从文中可以看出,记者于11月3日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该校50周年校庆大会。校庆大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会议上,新华社记者瞪大了新闻眼,打开灵感的窗口,捕捉了一条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校庆活动,千篇一律,很难发现新闻,写出来也鲜有读者。如果不是有名人参加或领导出席,原本发稿都难。可以猜想,两位被邀请到会的新华社记者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难之余,二  相似文献   
6.
在京城翠微路一个很不起眼的僻静小巷里,我找到了人民音乐出版社。1974年以前人民音乐出版社叫音乐出版社,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部与私营的上海新音乐出版社(万叶、教育、上音三家)于1954年10月在北京组成。长期以来,它是我国唯一出版音乐书谱的专业出版社。著名音乐家赵沨、孙慎、章牧、潘奇、周巍峙、黎章民等先后主持过社政。音乐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应始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