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劣势进一步凸显。认清信息时代传播业的历史方位,重塑自身的存在价值,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成为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半月谈杂志社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本文是他们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二期《中国记者》的“外国新闻佳作赏析”专栏中刊登了熊昌义同志的文章《“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介绍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名作》。“赏析”也好,“介绍”也好,属于评论的范畴应该无疑。然而,先读过被评论的佳作,再来读这篇评论,却使人产生一种憋闷之感,不鸣不快。首先冲到舌尖的话是一个问句——这篇新闻名作的新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然而读到最后,欲从评论中获知“好新闻”内容的读者恐怕会大失所望:这“好新闻”无非是用了巧妙的文学笔法写出的“旧闻”,真真地“没有什么新闻”了。评者(为下面叙述方便,姑以“评者”和“记者”分别称评论的作者和原  相似文献   
3.
改版就是一种选择。改版的选择是一种机会成本的付出,也是对价值判断力的检验。 新年伊始,许多媒体纷纷以全新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媒介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促进各类媒体年复一年、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尽管各个媒体遇到的问题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同,各方人士对改版效果评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改版背后,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值得推敲、玩味,那就是改版的依据。各媒体改版前都需要作哪能些调研、论证?哪些因素将最终影响改版决策?怎样评价改版的成败与否?从下面这些刚刚实施了改版的媒体负责人的思考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