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留下珍贵的新闻史料,并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宝贵的采访经验,本刊增辟了“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这个栏目。约稿信发出后,得到了许多新闻记者的支持,他们纷纷寄来了稿件。这些稿件,有的写下了珍贵的新闻史料;有的通过记叙不同的采访活动,再现了记者当年不畏艰险,深入实际进行采访的艰苦生活。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亲身经历和体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给人以教育和启示。现在我们先登出八篇,其余以后陆续刊登。我们热切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大力支持,为本栏撰写既有新闻史料,又有采访经验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记者、新闻教育家俞颂华先生,1893年生于江苏太仓,1947年10月病逝于苏州。他去世已经三十六年了。俞先生的高风亮节,道德文章,特别是他终其一生对中国新闻事业所作的贡献,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与先生相处的时间虽短,但是,在那烽火连天、日月如晦的战乱年代,我们之间所结下的师生般的情谊却是很深的。今年3月9日,是俞先生诞生九十周年。这就启开了我的记忆闸门,俞先生的音容笑貌,艰苦经历,如同电视系列片,接连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3.
大刚报史讨论会于1983年5月上旬在武汉举行。曾经在《大刚报》工作过的同志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桂林等地的同志,和在武汉的同志欢聚一堂,根据《大刚报史话》未定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任中共湖北省委顾问的李尔重同志,解放后曾领导武汉工作,并兼任公私合营时期大刚报社社长。他这次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热情而中肯的发言。王淮冰同志的文章,是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稿。欧阳柏同志执笔撰写的《大刚报史话》,是吸收了讨论会上的意见后的修改稿。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应该追溯到一九三七年秋和一九四六年夏,那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曾先后两次在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未能实现,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解放七天以后,《新华日报》才得以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这一段历史,我  相似文献   
5.
认识羊枣,是40多年前的事;羊枣牺牲,已38周年了。每忆起羊枣,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湖南省衡阳市南门外,湘江西岸,灌木丛生的回雁峰上,被日机炸毁的古庙——雁峰寺里,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几个青年人围坐在一个中年人的四周,议论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同志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去世已经九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深深藏在我的记忆里。他那热情奔放勇敢进取的革命风貌,诲人不倦、乐于助人的革命情谊,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长江同志是名记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和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方面的业绩,是应该载人中国新闻史册的。  相似文献   
7.
"反面文章正面做",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一些在国民党地区从事新闻工作的一点小经验, "战时新闻检查"是国民党钳制舆论、扼杀民意的最恶毒最拙劣的手段。当时规定报纸刊登的全部稿件,都要事先送"军事委员会"派驻各地的"战时新闻检查所"审查。对于  相似文献   
8.
邵荃麟同志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含冤去世已经九年多,去年沉冤终于得到昭雪。许多曾接受过他的教育以及和他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对他解放前在上海、浙东、桂林、重庆、香港等地的革命活动,写了不少回忆文章。而从一九四六年起,荃麟同志和汉口大刚报断断续续长达四年之久的一段渊源,还很少有人涉及。我们作为先后在汉口大刚报社工作过的人,在和反动派进行曲折复杂的斗争策略上,在熬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