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媒介化治理的逻辑前提,在于媒介系统深嵌至社会、文化、政治、价值等多重系统中,并为现代性风险治理提供新的取向。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化治理指向一种由国家和政府主导,以媒介化思维嵌入至社会治理网络为认知起点,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参与至现实问题的过程性治理实践,其目标则是实现多主体的情感共通与共识达成,成为现代化风险模态下的新型治理取向。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媒介化治理更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型治理主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是立足于媒介化思维上治理主体“范式”的整体转型,集中表现在权威机构优化情绪治理、媒介平台建构集体信仰与社会公众践行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群际情绪理论作为理论基点,发现网络公共事件背后多为圈层化、部落化群体之间所生产的话语的高度冲撞和对立,而话语又是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情感裹挟下生产和传递的,呈现出集群对峙下的价值错位、道德捆绑中的偏见强化以及情绪站队下的话语霸权的逻辑表征。并由此在非理性话语情境下衍生出舆论环境内的谣言倾泄、情绪背景下的事实消弭以及社会系统中权威消解的失序风险。通过切入对话理论,从媒体、意见领袖和官方权威机构三个维度对网络话语失序现象的疏解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