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这么一种可以称得上“报道模式”的现象:每逢节日或较大的活动,在之前,“为迎接……”声声入耳;在之后,“为贯彻……”余音袅袅。感应多了,可能不当回事儿,但是稍微分析一下,至少可以提出两点疑问:其一,工人生产、农民种地、知识分子攻关、部队练兵的目的到底为什么?是为了向某个重大节日活动“献礼”的一时之需,还是为了国强民富的  相似文献   
2.
谁之“发现”为新闻白承杰一时盛传“在庐山发现了黄远生的墓”,纷纷扬扬之后出现了异议:坟一直在那里,黄氏家人经常去祭扫,这算什么新闻?两种说法,哪个有理?黄远生之墓在庐山,这个事实对于报道者和许多读者来说是新闻;而对于“异议者”来说,则是旧闻。一新一旧...  相似文献   
3.
曹仁义,在30年前的大学时代就有一个抱负──做学者型记者,不做工匠型记者。30年后的今天,作为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高级编辑,他最近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理想的齿轮是怎样啮合的?他说:超前思考、事后归纳,一步俩脚印。他的业务研究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1959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四年的校园生活有三年是在国家困难的时期渡过的。肚子吃不饱,几千张知识卡片却是满满的。一二年级时还谈不上研究,到三年级便开始注意积累和研究了。1961年他在《广播业务》上发表一短文,崭露头角;1963年毕业时,他的论文《论简明新…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种可以称得上“报道模式”的现象:每逢节日或较大的活动,在之前,“为迎接……”声声入耳;在之后,“为贯彻……”余音袅袅。感应多了,可能不当回事儿,但是稍微分析一下,至少可以提出两点疑问: 其一,工人生产、农民种地、知识分子攻关、部队练兵的目的到底为什么?是为了向某个重大节日活动“献礼”的一时之需,还是为了国强民富的长远利益? 其二,假如没有这些节日活动,“生产效益提高”、“加紧秋收秋种”、“科研结硕果”、“部  相似文献   
5.
“某地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X万元”。这种说法准确吗?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生产假劣商品的毕竟是少数部门、地区和企业,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几?如果非得探究其“价值”几  相似文献   
6.
“某地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 X 万元”。这种说法准确吗?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生产假劣商品的毕竟是少数部门、地区和企业,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几?如果非得探究其“价值”几何,试想,假劣商品特别是劣质商品能“值”几个钱?有些图财害命的货色还应得“负值”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