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以前,报道上有一条消息,报道了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湖北省天门县,一九八三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数居全国之首。县里有九百四十七人考上了大学,其中有五百零四人考进科大、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院校。该县当年参加高考的共二千二百二十二人,差不多每两人就有一个人被录取了。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县共有四千三百六十二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2.
秦牧 《初中生之友》2013,(12):20-21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什么都听不到。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过来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  相似文献   
3.
秦牧 《出版参考》2007,(3):9-10
各国人民学习其他国家的语文.自然有学习得相当纯熟.掌握了“个中三昧”的。但是。学得不三不四。“不成不淡”.外国人只能讲“英国式中文”、“日本式中文”……中国人只能讲“中国式英文”、“中国式俄文”、“中国式日文”的.自然也不少。这样。就常常闹出许多笑话。  相似文献   
4.
我把一个个题材蓄积在心头,酝酿到大半成熟了,就下笔,写时再不断思考加工。如果要等到想得十全十美才写,有时就可能无法完成了。我对某一部分素材,曾有过写作的意图,但是始终没有写成,就是由于迁延时日,逐渐失去创作激情的缘故。写一千字左右的短文,我常常是先打好腹稿,坐到书桌旁(有时也到公园去写),一口气写成。如果是写两三千字的稿子,我就随便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出要点,然后按次序下笔。至于写作中、长篇小说和系统性的理论文章(如《语林采英》)那就准备好一本笔记簿,分段写出要点,把参考材料也粘贴上去,然后,逐章“…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我因事访问香港,在二十多天中,颇接触到不少编辑、作家和出版界的朋友。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旅游很方便。上面提到的那些人物,不少都到过日本。他们对日本的出书气魄和读书风气,总是津津乐道。特别因为香港声色犬马的书刊泛滥成灾;而严肃的出版物却寥寥可数,一本书印两千本常得一两年才能销光,出书往往赔本。这就使他们对日本出版业和读书界的状况更加向往了。他们谈到日本的出版社大约有三千间左右(其中大都是一年只出几本书的小  相似文献   
6.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学办起了“写作课”,专门讲授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写作的本领。这是很有见地的。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好的写作才能的固然很多,但是文章仍然写不通顺的也并非没有(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数学家苏步青对这一点曾经慨乎言之)。就是文科学生也不见得个个写文章都很流畅,原因是:文章知识并不等于写作本领。有些人掌握很丰富的文学知识,读过的名著也不少,但是写作起来就是不行。这种情形,很值得我们注意。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形,美国等国家,文学院常设有“写作系”,就是有针对性的一项措施。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所见  相似文献   
8.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  相似文献   
9.
在新加坡,常常有欧洲、亚洲各国的马戏团戏班前来演出。当马戏团来临的时候,我最高兴了,宁可不吃零食,也一定得去看马戏。往往向家里要了钱之后,就和同学们赶去观赏。有一次为了抄近路,钻过一道篱笆,太匆忙了,竟被篱笆的蒺藜划破了头皮,弄得血涔涔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秦牧 《现代语文》2004,(8):20-20
我不止一次听朋友们说:“世界上不少国家,去一趟就够了。但是,也有若干国家,访问它们一趟之后,总想旧地重游。新加坡就是我总想再去的地方。”为什么新加坡竟有这样的魅力呢?我想,探索起来,原因恐怕相当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