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富颖  程郁儒 《报刊之友》2012,(12):84-85
鉴于纪录片创作实践中虚构手法的运用和纪录片真实性理论边界的消失,基于作者创制的电视记录场理论,分析了纪录片拍摄现场的微观结构和内在机制,认为电视记录在被摄对象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记录和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被摄对象的自主状态等建构性场境中的电视记录也有真实性成分,因此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要遵循若干基本原则,理论发展需要扼守内容上的“事件本原”和方法上的“探索发现”的底线,以捍卫使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媒体文本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电视记录场理论是一种精细地描述电视拍摄现场要素对记录性质影响的理论.电视记录的场是拍摄现场诸要素(被摄对象、摄像机/摄像师、记者等)及其带有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的客观实在.电视记录的场因不同的质可以细分.这些场对电视记录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阐释了电视记录场理论及其在业界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将拍摄现场的诸要素,诸如被摄对象、摄像机/摄影师、记者等,及其带有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的一个实在称为"场"。在电视记录中,同一时空里记录的图像,由于现场诸要素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图像意义。电视记录中的"场"具有第一场被屏蔽、外围权力介入现场、编辑过程前置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