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简圣宇 《科教文汇》2014,(19):89-90
与综合性院校的学生相较,艺术学院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既与前者有着共性,也具有特殊性。教师必须本着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教学原则,把握好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整体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接受教育的主要使命:责任与承担。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3.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了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行为艺术自身传达机制的严重偏差,致使它在注重感性体验的大众审美中丧失民众的认同;又由于行为艺术对"生命的尊严感"恣意亵渎,致使它在强调理性分析的艺术界也饱受排斥、唾弃.  相似文献   
4.
简圣宇  李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13-115,133
毕飞宇的《玉米》是当下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小说.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角度出发,试图对这一文本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其潜沉于感性语言之下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5.
殷夫的诗歌与未来主义诗歌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基质都存在着契合,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它们相似的时代背景和诗歌特色来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美学发展史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主体间性"对哲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杨春时教授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架构。不过,作为一种仍在发展中的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其中关键的就是"主体间性"产生的现实依据或者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应该如何看待美的生成及其与精神价值关系,江业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美论主张,即美是一种"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这一美论说,以重客观互联互动为基点对"美"的本质及构成的论述及解说,对于当下"美是什么"的探讨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和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篇论作中所展现的对各种理论的包含融通性,以动态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对于美学研究,而且对于其它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看虹录》是一篇存在着失误的作品。但如能对之做出仔细探究,却可以发掘出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反思的东西,本文将就其文本言说体系和理论依据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达罗卫夫人》中,伍尔夫尝试了意识流的各种技巧,成功而多侧面地塑造了达罗卫夫人的形象以及她矛盾的生存状态。造成她这种生存状态的原因既有外因方面的,也有内因方面的。达罗卫夫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正好实践了伍尔夫摈弃“物质小说”而写“精神小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0.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一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