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影像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核心,影像已是现代人无法回避的生存方式之一。影像文化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素质,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把传统文本分析教育与影像素质培养结合起来,设置系统可执行的外国文学———影视文化素质体系,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大学生认知、解读西方文化的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文学意义的生成一直是文学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代阐释学认为作为在历史中绵延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具有向再理解、再创造永远开放的能力,是一个永远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是“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霍桑通过这一巧妙的叙事安排,为他的小说寻到了不可摧毁的价值。在这种叙事安排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之间充分体现了小说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偶像剧是现代性条件下的一种大众流行文化,它是在感性文化的层面上对现代性发展所做出的审美反应。通过对偶像剧中各种基本信息符码的分析,可以看出偶像剧是一种紧跟社会时尚趋势、向大众传达时尚信息、引领大众消费理念和消费想象的感性欲望文化。从消费可以促进生产的角度来说,人的本能欲望的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但偶像剧的合法性价值不应该被任意夸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可能仅以感性欲望立身,而一定要用理性的力量给感性欲望限定一个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