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导入新课]在音乐的伴奏下播放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秦朝统一中国。”由此导入课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过程]一、“秦王扫六合”1.秦朝统一的背景和原因简短的过渡语:秦国是如何实现对全国的统一呢?我们先回顾一下秦统一前的状况。多媒体播放“战国七雄”形势图,设置“历史沙龙”。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七雄并立争霸的局面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发言。此时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2.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德育工作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决议的有关精神,结合当前形势和高校实际,政治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敬业精神。2.要刻苦学习,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素质。3.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4.要针对青年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文言经典"教学语境中,语文教师往往会遭遇以下的教育尴尬和教学冷遇:当教师激情满怀地向学生教习《项羽之死》时,学生往往更喜欢关注"项羽该不该自刎"的生存问题,却对项羽之死所具有的悲情意义嘻嘻哈哈;当教师热情洋溢地向学生教习《陈情表》时,那一句"读此文而不哭者,其人不孝也"却引来了课堂的一片唏嘘不已之声;当教师言之凿凿地向学生教习《祭十二郎文》时,很多学生对韩愈的沉痛哀情无动于衷,反而由于文本句式丰富、虚词繁多而责怪文章"佶屈聱牙""枯燥难懂".就文本的经典性而言,上述文学作品无疑早已彪炳于文学史册,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着国人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展现着民族的精神成长史和文化发展史,是炎黄子孙认识自身文化符号无法绕过的文化遗产.所以,"文言经典"教学所遭受的尴尬和冷遇,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4.
播州土司以其统治时间长、领辖范围广、势力强大而著称西南.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播州土司杨氏所进行的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从而使播州土司与中央王朝之间长期保持良性互动.其文化建设主要包括重金延聘名师,传播汉族文化;开科取士入播,士子进身有望;遣子弟入太学,培养大小土司;土司承袭子孙,必须读书习礼;创建土司官学,扩大教育对象.其对外交流主要包括朝贡——礼尚往来,互动深化;征调——饱含三种情怀,忠君爱国民族.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是明中后期久负盛名的改革家,被时人誉为“救时宰相”。他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考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无与伦比的才干和胆识,在万历初年主导了一场关乎衰败与振兴的历史活剧。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对张居正经济改革思想做一系统探析,以期对今天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照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0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和31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如下),路易斯安那在1750年是法国殖民地,而在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却成了西班牙领地,讲到美国内战前领土扩张时又说是从法国手里购走的。教材没有对其中的变化作出解释,许多师生因此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力求理清这一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尊重和珍视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的各项素质才能达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写秋的绝妙好文,它妙就妙在作家对“秋味”的独到体会上。接秋季这个时令,的确美不胜收。秋风吹,秋雨滴,可谓秋有声;秋水清,秋草黄,可谓秋有色,秋野淡,秋山远,秋空高,秋雁南飞……可味秋有形,但从来还没有听谁说过秋有味。而郁达夫却慧心独钟那一片绵长不尽的秋味。他说自己所以爱北国的秋更胜于南国,原因也就在这点“味”。照他看来:“一个人夹在  相似文献   
9.
在讲完《兰亭集序》的文句意义、结构文脉之后,我说,刚才我们在文中读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的良辰,山林修竹、清流急湍的美景,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的乐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章中又氤氲着一种消极伤感的情绪.请大家找出一些表达这种情绪的语句来加以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二的期末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B.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C.认为继续与德国结盟对自己不利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为D。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意大利早在1915年5月就对奥匈帝国宣战,而美国直到1917年才对德宣战的。当笔者更正此题答案应为B时,不料却遭到学生们几乎众口一词的质疑,他们认为此题答案应为C,其理由是依据教材。那么,教材对这一变化是如何解释的呢?2003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