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Agent技术引入到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中,结合JAVA、JDBC和数据库技术,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辨识各Agent的角色和责任,并作出设计方案.通过建模语言的静态视图,设计出Agent之间的数据结构,并针对网上选课网络堵塞问题,提出了最佳路由规划算法.结果表明,教务管理系统交互性好,功能完善,能够满足业务人员对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与调度.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大众媒体,它的大众性是体现在它的版面配备上,并不是每一个版、每一篇文章都为“大众”所阅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红色新闻史上,曾经有过两大流派,在办报风格上,可谓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北方流派的报纸发行于共产党执政地区,主要以机关报面目出现。南方流派报纸发行于非共产党统辖地区,而以左翼的“在野派报纸”面目出现。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处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必要。在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须体现大学生的相关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是 :一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具有激励和凝聚全民族的强大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把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国家意识教育、现代公民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结合进行国家主权安全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爱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一生为提倡进步教育和开拓幼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现代教育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陈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国际上也有影响,四十年代他曾到国外讲学,并应联合国文教委员会邀请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任儿童教育小组组长。这样一位著名教育家,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在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后,也遭受到片面的、极端的、粗暴的批判。从此,研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目前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品生产中,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全世界范围中的价值尤为重要。同时,转基因技术由于应用的领域和人体健康嘻嘻先关,且在技术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业界学者和社会大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安全性与否抑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学术界还没得到统一的定论。本文主要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好处与坏处,谨以此文希望帮助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