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昆明圆通寺一担斋藏有一幅带西夏文施经题款的“药师琉璃光佛会”版画,构图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上的“药师琉璃光佛会图”相同。这幅版画上的西夏文题记内容可以在西夏时代的文献中得到验证,但其中有几个字写得不正确。估计版画产生于明代以后,并非西夏时代原物,对研究西夏文在晚期的流传或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夏姓氏dyu1dyu1是中原史书中"茹茹"一词的对音,这意味着西夏境内存在古柔然人的后裔。文章对西夏以及中原文献中"茹茹"和"柔然"的语源关系做了尝试性的解释,并根据阿尔泰语言的情况提出"柔然"nyunyen是"茹茹"nyunyu的属格形式。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5875号西夏文写本,应是一篇中原骈体文的西夏语翻译,文中充斥着来自中原史籍的大量典故,其汉文底本应该是唐宋时代官宦阶层的童蒙读物。  相似文献   
4.
“文海”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海》是一部依韵列字的西夏文字典,约成书于公元1124至1128年间,原件仅残存平声部分,本世纪初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原西夏黑城遗址出土,其后,苏联和中国已各有  相似文献   
5.
西夏佛教术语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文的佛经译本使用了两套不同的词汇,一套是据汉语译出的,一套是据藏语译出的,可以分别称之为“汉式词”和“藏式词”。有的藏式词在西夏开始译经时就在使用,这暗示着藏传佛教输入西夏的时间可能远比当前学界估计的要早。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金光明总持经》是一部罕见的西夏本土编著,编者辑录了夏仁宗校译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里的咒语并加上了题目和念诵法,但整体的编写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献里有众多的《金刚经》译本,译者是12世纪中叶的西夏僧官鲜卑宝源。他最初译出的是唐代沙门宗密以《傅大士颂金刚经》为基础的注释本,旨在服务于僧侣的考试,后来为方便普通读者受持,他又为夏仁宗的法会准备了一个节略本。这个节略本删除了宗密的科判和傅大士的“颂”,但是保留了傅大士自撰的卷首和章题。现存的西夏文《金刚经》都是节略本,未见古来最流行的鸠摩罗什本为基础的夏译,这反映了佛教著作在流传过程中渐趋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弥山考     
本文指出西夏文献中的“弥山”即藏文史籍中的smon shri山,也就是宁夏海原境内的天都山。  相似文献   
9.
俄国收藏的《贤智集》是一部从未刊布过的西夏文小书。本文对这本书的序言进行解读,并对序言和全书的撰写者进行简单的考释。  相似文献   
10.
妙应寺     
内文的插图是佛教著作《入菩提行论疏》的一页,字母叫回鹘字母。从13世纪上半叶开始,蒙古人借用了这套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这就是回鹘式蒙古文。回鹘字母在元朝断断续续地通行了百余年,到14世纪中叶渐趋废弃。初看这种文字,人们一定不会想到它的刊刻地点是在北京城内的妙应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