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82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发表了记者肖体焕写的通讯:《为“寒窑”召唤春天》,提出了一个向来不为人注意的窑洞的发展前途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受到了领导的重视。通讯发表的第二天上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告知人民日报说,窑洞问题很重要。现在黄土高原上很大一部分群众还是要靠窑洞,应当关心。把窑洞搞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央领导同志还具体指出,通讯中讲到窑洞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就是采光不足,夏季潮湿,洞内空气差。在延安的时候,老中组部有一个窑洞空气很好,洞与洞之间是通风的。建筑专家任震英,文章中有这个名字,不知他是否去考察过这个窑洞?请跟记者肖体焕说一下。估计记者跟任震英有联系,请建筑师去考察一下延安的窑洞。据了解,肖体焕同志正根据各方反应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对窑洞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记者要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要多写些新鲜的、人们不清楚的、重要的东西。这是应该大大提倡的事情。为此,我们请《为“寒窑”召唤春天》的作者就有关这篇通讯的采写问题,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