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出版的高校京剧教材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在编写上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同时加强实践环节,但其针对性和趣味性、现实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高校京剧教学的丰富多样,导致其京剧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是各自为政,而且这种状况仍将持续很长一个时期。但随着高校京剧教育系统化、学科化的发展,高校京剧教材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逆子形象的价值,一方面显示了封建家族后继乏人面临空间危机,为封建国家敲响了丧钟;另一方面,逆子形象群体又超越作品本身,具有某种延续性,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回应与延伸。  相似文献   
3.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4.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聊斋志异>的景物描写具有多重性,包括为小说提供背景,构成情节发展的必要因素,以及营造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上述景物的文学描写即是来自六朝小说的传统.而<聊斋志异>景物中描写最具特色的,当属对故宅巨第的审美形态变异的展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