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访 《考试周刊》2013,(59):141
<正>一、背景摘要高中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高中课改的新理念,还要改变高中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重建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龚凯丽  胡访 《情报探索》2011,(7):119-121
分析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图书馆在消除校园不和谐因素中作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联系学校图书馆工作实际,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从编制并大力推荐专题书目等方面出发,在消除校园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访 《成才之路》2013,(35):17-17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相互作用的教育。农村普通高中大多数是全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有五天的时间在学校度过,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加上目前大学毕业生社会就业现状的压力,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也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情商教育,不仅有利于地理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5.
胡访 《考试周刊》2013,(60):127
面对目前苏北农村普通高中需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作者尝试通过地理辩论课,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开发其潜在的地理情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通专融合”为理念,以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为核心,以管理机制为驱动,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力图建立一套完整、可持续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保障机制,推动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8.
周广西  杨武  胡访 《河南教育》2010,(11):52-53
中美高校都开展学生工作,相应地都有学生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在中国高校被称为辅导员(包括班主任),在美国高校则被称为student affairs staff/p ersonnel,school counselor,advisor,cultural liaison teacher等。为了论述方便,在本文中统称为辅导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