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常 《青年记者》2016,(21):70-71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同时,也造就了“传统媒体将自身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纸媒的微信入驻率超过90%,其中都市报的入驻率高达100%”.②笔者结合对南方都市报二级微信公众号“南方体育”的在线观察和公众号编辑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探讨社交媒体传播生态下都市报体育版转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常 《报刊之友》2008,(8):72-73
相较于内地、香港和台湾,澳门的电视制作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过去,学者很少把研究目光投聚澳门电视,皆因其自身缺乏亮点和特色。不过近年澳门电视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台湾电视剧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力图梳理台湾电视剧的发展脉络,剖析台湾电视剧是如何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因素变迁中生成、更替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作为世界上突发事件频发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新闻的热点聚焦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以色列政府建立起了有效公开的新闻发布制度,多角度、多渠道地在第一时间通报相关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不但便利了各国记者的采访,而且为本国政府在处理相关事件时提供了参照。但是,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在对待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危机的重大事务时,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勃兴,因其"题材社会化、视角平民化、受众地域化"[1]等特征而深受观众喜爱,更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争创收视率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6.
苏常 《青年记者》2016,(20):96-97
媒介融合无疑是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主流,很多研究较多地关注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介技术“老树发新枝”,却甚少关注新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主动出击.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尤其是各种新闻客户端大量涌现,引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如何在此竞争态势下突围而出,成为新媒体急需破解的难题.下面,笔者基于对“深圳ZAKER”和“触电”这两个融媒产品的持续在线观察,剖析ZAKER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现力在新闻采写当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闻界缺乏新闻发现力的问题,本文向社会学研究借镜,试图提出一个建基于比较视野下的新闻发现图式,并用新闻实践案例去验证其实际效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出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应该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声》自2004年开播以来迅即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得到了受众和一些电视业界专家的热捧,在《新周刊》揭晓的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荣膺年度电视秀奖。人们为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在中国本土的成功移植欢呼雀跃,认为《超级女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秀场,电视媒介为我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平等”、“参与”。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内地、香港和台湾,澳门的电视制作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过去,学者很少把研究目光投聚澳门电视,皆因其自身缺乏亮点和特色。不过近年澳门电视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之下,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被再造,数据新闻、VR新闻、AR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各种新的新闻报道形态层出不穷,它们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同时,也给传媒业界和新闻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作为新闻人才摇篮的新闻教育界,如何紧密围绕需求侧的变化,通过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传媒新业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近些年广泛讨论的话题,新闻采写技能的教学更因其在新闻学科中的核心地位而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