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09,(1):179-190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说:“节奏与和声根植於灵魂深处。”①当我初次听到呼麦(ThroatSinging)之声和胡笳之音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是有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它来自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蒙古族呼麦独唱家查干扎木(Okna Tsahan Zam)演唱的《萨满的声音:大草原之旅》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权在广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以夷制夷"的特殊统治策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少数民族地方的管理智慧,所以中国政府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提炼出的土司遗产的价值是:"齐政修教,因俗而治"八个字,充分体现出土司制度的治理思路与方略。有学者做过统计,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建立过3000多个大小土司,涉及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等地。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近年来,中国民族学研究有一个悄然的转变,即从过去较为关注“中国的民族”向“民族在中国”的某一个区域转变,从过多关注当下断面的研究向历史的纵向上延展。这种转变,把区域研究与民族研究、现实关照与历史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从历史的纵向上去观照区域内族群的互动过程,可以说是既见地又见人的一个值得推崇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自武陵山片区纳入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区以来,对武陵山片区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每年形成的成果数以百计。其中,对文化、资源、生态的研究又是热点。本期2篇文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探索武陵地区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虽然视角相异,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范子烨在东方古国的五音繁会中,有一种神奇的口哨音乐:“啸”。其发音机制和方法十分特殊。魏晋时期的“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并达到鼎盛,唐宋时代的“啸”可能有相应的乐谱存在,而渐趋衰微,元明以後“啸”基本上销声匿迹。“啸”起源於...  相似文献   
6.
正陶渊明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如果说西方有一个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话,那么,东方则有一个说不尽的陶渊明。陶渊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阐释空间,种种解说尽现于此。陶渊明,人类文学史一缕永恒的光明,其独特魅力究竟来自何方?在我看来,人类之所以需要文学,正是因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忠实于一切被谎言被社会被权力所压抑所分解所摧残的鲜活的个体生命,关注人们的情感、愿望和生活处境,表达人类整体的普世价值观与审美趣味。陶渊明就是如此,惟其如此,他才能飞升到文学理想的高峰,为人类文学的巨轮  相似文献   
7.
正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我在负籍西游、求学长安期间,除了受教于业师霍松林教授之外,所接触过的著名学者还有黄永年、史念海、高海夫和郭子直四位先生,特别是黄永年先生,他的坦率、博雅和卓识一直让我十分钦仰。记得有一次在黄永年先生家中亲聆先生之謦欬,他首先批评了一些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不考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简"还是"傲",都含有简慢、骄傲的意思,即轻侮他人、妄自尊大,面对任何权威都不屈服。这被看作一种生存方式,是置身封建社会时的自我精神解放。所谓"啸",就是在心怀不平的情况下,用声音来抒发不平之情。所谓"啸傲",就终极含义而言,表达的是获得解放的精神自由,即发出声音、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情发泄出去的所谓能量消解方法。借助这种行为,心中长期郁积的不平之情被驱散,获得新生命的充实之感。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现实之中,这是最为廉价的生存方法。正因为如此,心中充满不平或者意识到这种不平的诗人们,才经常将这种不平之情"啸"出来,获得精神层面的优越感,欣喜于新生命的充实感。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由的象征:对阮籍长啸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子烨 《寻根》2009,(2):9-18
往岁读王摩诘的绝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为啸可能是幽人逸士兴致勃发之际的狂呼大叫。及读岳武穆((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又以为啸无非是抒发英雄豪气的长叹之声。近年稍窥中古之学,于啸之问题方略有解会,始知畴昔所想乃谬误之极。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