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乡土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愈演愈烈的变化.本文以"流动的酒席"这一有趣的发现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新时期乡土中国的变化,或者说后(新)乡土中国的表征.重点提出"后(新)乡土中国"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是指在高校读书的女性学生,最初,她们的媒介形象也是正面的。但近年来随着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常和“被包养”“被骗”“失联”“就业难”等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形象正在发生着异化,这必然对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跨入21世纪,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正如费孝通所说,"21世纪是个危险的世纪!"因此按照其观念,怎样处理人的心态关系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有最经典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家。费孝通呼吁一个精通中国人学关系的,并且从实际出发却又能超越现实的"孔子"出现。  相似文献   
4.
5.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社会状态、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的体验、理解、感知和知觉的总称,它是理解"过程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同时,社会科学也是过程社会和现代性的产物,而理解和感知变迁是包括知觉社会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历史使命.本文重点提出知觉社会和知觉社会学等概念,认为知觉社会学不同于以往的理解社会学和过程社会学,它重点强调社会知觉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性,是贯穿着人类社会从原始走向农业,从农业走向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对"后工业社会究竟是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的尝试性解答,是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而进行的一种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与情况复杂并存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不仅要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及时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研究更应当提上日程,这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中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7.
笔者拟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的方式对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有:萨满及萨满教概况、特征;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宗教信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熊彼特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第一部分——《卡尔·马克思》从"作为预言家的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作为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和"作为导师的马克思"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文章基于《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阅读,按照熊彼特的独特视角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旨、功能和基本理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能够有效应对"基础建设薄弱""贫困文化蔓延""文化矛盾频发"等乡村文化建设困境,从而助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进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需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其一,增加文献储备和情报收集,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其二,参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其三,发挥社区记忆功能,加大我国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其四,及时关注文化教育短板,有效促进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拟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的方式对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有:萨满及萨满教概况、特征;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宗教信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