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对立其实是数千年来精英和大众对立的延伸和结果,今天当人们在受教育和获得信息方面的差别逐渐缩小时,当大众借助互联网和便捷的信息检索,能够轻易步入知识殿堂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就瞬间模糊了,文化的风尚也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产生的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是关于互联网话题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弗雷德·特纳的《数字乌托邦》就是其中很有独特见解的一本,其不同凡响和新创之处就落在该书的副标题上: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  相似文献   
3.
这里一组有关电子游戏的文章,作者基本是70、80后出生的年轻学者,他们在少年时代,已经接触到电子游戏,甚至有一段时间会沉迷于此,因此他们在感受上比我们这一辈人要更加深刻. 我对电子游戏最初的了解始于任天堂的游戏机,当时挺困惑,怎么这也算是游戏,除了大脑要反应快,就是手指灵敏,那时电子游戏产业方兴未艾,但在我心中,这不能算是游戏.游戏应该是身心俱动的嬉戏,特别是要有身体的在场,要付出一定的体能,才能获得游戏的快乐.自己儿时的游戏,如滚铁圈、弹玻璃球、抽陀螺、不许动、捉迷藏等等总要玩得筋疲力尽,才善罢甘休.  相似文献   
4.
白马公孙龙     
公孙龙的骑白马已经走到了现代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边缘。特别是他的《指物论》已经领悟到人们对于现实和世界的认识,依赖于语言的命名,如再向前一步,或许就是人类的一大步。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公孙龙等为代表的早期名家学者囿于名实关系的探讨,过于“苛察缴绕”,使后世文人望而却步,有些学人则视其为“诡辞”,致使中国的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两千年间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评判体系不被强势的电视媒体所俘虏是一个大课题,连带的问题是该评判体系如何与无处不在的市场运作机制保持距离。认清这一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7.
书评——当代人的一种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是书评走红的年代, 书评的受欢迎既反映了社会文化格局的转变, 又表明了在这一转变中人们的文化选择。可以说, 书评是当代人接受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与信息时代的知识生产紧密相关联的。书评与时尚的关系。大众书评与学术书评的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8.
讨论媒体文化必然要讨论消费社会,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媒体文化对社会消费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以及开辟新的生活风尚所需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9.
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文化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媒体文化永远是传播中的开放体系,媒体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的发展定向不是由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而是由当代社会生活实践决定的,媒体文化是拼贴型的而非体系型的,因此它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由一些基本话题组成.这些基本话题是向当代社会生活开放的.影响媒体文化发展的两大因素是社会的流行趣味与先进的传媒技术.  相似文献   
10.
韩非说老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