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12天后,国内媒体突破了以往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模式,在第一时间报道灾难消息,报道新闻更为公开透明;媒体全面参与、深度介入事件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传递信息、整合社会情绪的作用;媒体报道也较好的体现了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包括如何处理好报道的及时和全面的关系、职业要求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同时也是政治活动家和知名大律师。从苏报案到陈独秀案,他的言论自由观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理念、从强调言论自由的个人权利到重视言论自由的政治取向的发展过程。章士钊的言论自由观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体现了近代报人言论自由认识的较高水平。其言论自由观的演变对于我们认识言论自由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徽近代第一次报刊热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历史上第一次办报热潮出现时间约在1904~1914年十年间,亦即辛亥革命前后。 近代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维新运动中,但席卷全国的维新办报热潮并未对安徽形成太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省内的维新报刊有芜湖的《皖报》。该报创刊于1898年,宗旨是“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务实维新之报”。但这份可视为开安徽近代报业先河的报纸存在的时间不长,未能形成气候: 辛亥革命前后,国人办报在全国再掀高潮。其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大力制造舆论,在国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安徽此时也不再平静,不但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报刊活动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形成安徽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苏报案”的辨正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在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个因言论罪被政府告上法庭的报案。但是,从这个案件的历史检索中,我们发现,在租界的法庭上,革命派并没有如教科书上所说的“把法庭当作宣传革命的讲坛”。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下发生的言论案中,却没有提到关于“言论自由”的观点。对于历史教科书的叙述,我们须要辨正。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革命派报刊在重视革命宣传、重视宣传效果的同时,对于资产阶级报业理论的漠视,以及近代报业强烈的政治工具性取向。“苏报案”开了近代革命派报刊的一种为唤起舆论而无所顾忌、放言激烈的办报风气,但却没有留下那种可以让后世新闻事业生生不息的建立制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历程充满戏剧性. 从1907年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联合运动会的颁奖式上提出要参加奥运会开始,中国人已经有了对于奥运会的向往.但是,参加奥运会对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1932年,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举动,使得中国人仓猝间闯进了奥运,迈开了中国奥运之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这份报纸由英国商人美查1872年在上海创办。那时。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成风.但外国商人在内地城市办商业报纸.美查还是较早的。美查并不是亲自操办具体报务,这是《申报》与当时其他外国人办报的一个重要不同特点。美查雇佣了一批中国的秀才.由他们担任主编、编辑。于是.这样一份外国人出钱、中国人操办的报纸就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亮相了。  相似文献   
7.
蒋含平 《新闻记者》2006,5(9):70-72
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刊《观察》周刊,至1948年12月25日被国民党查封。该刊共出五卷(满24期一卷,第5卷仅出18期)。《观察》是一份纯粹的同人刊物,资金由储安平的一批“多以教书为生”的朋友集股而成,主要经营管理者是储安平。其时,储安平正在复旦大学任教。就是这样一个势单力薄的刊物,却在4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最高发行量达到10.5万份(包括华北航空版及台湾航空版)。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领域,诞生了一批海外通讯作品,如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闻见录》、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刘思慕的《欧游漫忆》等,而邹韬奋的海外通讯在其中地位突出。从1933年至1935年,邹韬奋迫于国民党的压力流亡海外,期间陆续发回海外通讯,后集成《萍踪寄语》三卷和《萍踪忆语》一卷。对这些通讯,当时的人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当时的《新生》周刊称它是“充满了爱与力的新游记”;[1]周恩来在读了《萍踪忆语》后曾说,关于美国的全貌,从来不曾看过有比这本书所搜集材料之亲切有味和内容丰富的;[2] 廖沫沙在《记忆中的韬奋先生》一文中也说到过《萍  相似文献   
9.
论广告真实性的三个层次蒋含平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真实是广告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作为保障,广告便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我国历次出台和各种有关广告管理的法规、条例,直至去年2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都将维护广告的...  相似文献   
10.
从《观察》看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与新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含平 《现代传播》2007,1(1):144-146
上个世纪40年代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个繁盛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分子对于政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于政治的参与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组织党派的形式参与政治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