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翻閱《郑板桥集》,其中有一句話說:“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反复玩味之后,不禁引起种种联想。板桥这句話是从画竹引起的議論,其实何独作画如此,练字亦然。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問他父亲写一手好字的秘訣何在。王羲之指着院里的十八缸水,說秘訣就在其中。可見即使独得家学渊  相似文献   
2.
编辑聊天记     
正好赶上个周末,几个搞编辑工作的朋友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开了。不知是哪位饶有风趣地谈到了本行。他说:“咱们这班人在家当编者,出门访问是记者,自己写文章又成了作者。作者和编者往往是对立面,可在我们身上却统一了起来。”另一位搭腔了:“也别一概而论,咱们写文章的时候,也难免和编辑部闹些小意见,且不说他们改稿有  相似文献   
3.
昔时读《饮冰室全集》,每每不忍释手,总觉得它有一股魅力吸引着自己。读到他自谓“笔尖常带感情”一语,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好些人都是被他那恣意洒脱,淋漓尽致的文笔所摄取了。撇开梁任公的整个思想观点不论,从写作技巧上讲,“笔尖常带感情”的说法确实有些道理。古今中外不少名家大师也有类似的经验谈,在许多文论、画论和创作札记中都有记载。郑板桥在题画中,有过这样的自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