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彰显,这些问题包括涉台农业行政纠纷、农业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台商在大陆从事农业经营与贸易的其他相关法律问题。欲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在立法上形成一套偏重于地方立法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是建立涉台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再次是健全涉台行政执法,完善其他相关法律配套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充、分体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总体把握、思考和回答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觉担负起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担,在新的实践中,提出和解决了新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认识,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核心是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和创新这一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外籍律师作为晚清时期中国境内的一个特殊法律职业群体,其对华洋纠纷和诉讼的参预活动,具有明显的职业化趋向。这种职业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华洋纠纷的解决,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西方法律对极中的粘合剂;另一方面,他们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法律生活中的出现,同样也加深了国人对律师功能的体认,有利于国民权利观念的激发,并为近代中国律师制度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垂鉴。  相似文献   
4.
江西士绅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感于绅权被僭越和打击,加之与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鸿沟和清政府不遗余力的拉拔,江西士绅群体普遍蓄有一种与太平军相仇的心态,这种心态继而又衍生成为一系列敌视和抗拒太平军的行为,方面军是在江西这块受太平军冲击颇巨的地区,太平军、士绅,清军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的体现,也是江西太平军致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下我国高校法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出现偏差,加之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人文知识的有效融入,以及功利化求知导向下学生汲取人文知识动力不足,导致高校法科学生人文情感的普遍性失落。当前我国高校法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进行改革,并应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学缘结构、改进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增进学生人文情感的涵育并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于晚清时期中国赈灾问题的探讨,以往学者的研究多偏致于考察中国政府和民间对本土境内的赈济活动,虽亦偶有学者注意到了当时外国政府及民间,尤其是在华传教士对中国灾区的救济布施等善举,但于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赈灾活动却鲜有学者述及。下面笔者略作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一系列历史条件的变化,江西士绅阶层在社会流动中呈具出一种多元分途的态势。辛亥革命时期,处于不同层次的士绅在这场社会剧变中心态和行为模式各异,但总体上推进了江西辛亥光复的进程。反过来,这场社会变革又和江西士绅阶层的前途和命运形成一种微妙的互动,并对之后的江西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