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的感情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从而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感情、思想和行动,——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完全“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即称之为“移情”(“移情”一词从德文中译出,亦作“移感”)。移情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审美过程中的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人快乐时,会觉得花欢月笑;人悲哀时,则会觉得花泣月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移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诸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待酒不至》)“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等等,这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2.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