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读报札记     
坐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采写出来的新闻出了房间后,如同人一样也是怕热怕冷,易患感冒的。一手拿钱一手写稿写出来的稿子,纵然上了报也能从中闻得到铜臭味。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越深,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反映生活的力度就越大,越能感染读者。生活中没有正义感的人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如同他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不关心一样,读者也不会关心其作品。一些名记者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名作,关键在于他们是在用心写新闻;某些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新闻的记者,只是用手写罢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白开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同白开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种缘     
我与《新闻与成才》结识7年了,不仅我对它始终有着独特的情愫,而且我妻子也在众多的报刊中对它情有独钟。结缘1991年6月,我所在团里的新闻干事调走,团政治处把我这个他们认为颇有笔墨之才的排长调去当了新闻干事。在此之前,我放弃了备考研究生的机会,心想或许我应该与新闻有一段缘,就在新闻道路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吧。哪知当时团里的见稿数是全师最少的。我过去虽然写了些小文章,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下,但那与新闻不沾边。我只得从新闻基础知识学起。除了办公室每天能有10多份报纸外,手头没有任何新闻书籍和学习资料,我急得像热锅上…  相似文献   
3.
某师地处大别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一般人看来,这里不是出新闻的地方,更不是产新闻人才的地方。然而,近几年该师不仅新闻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而且人才辈出,两名新闻干事被调到军队报社当了编辑,5名新闻干事被调到集团军机关工作,10多名报道员回到地方当了报社编辑、记者以及党和政府部门的专职新闻干事。在这些人才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们,甘为他们做人梯的人,他就是该师政治部副主任韩强毛。韩强毛当了3年多政治部副主任和2年多宣传科长,在此以前,他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从战士写到干部,从正排职干事写…  相似文献   
4.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上了基8新闻干事的岗位,一显快6年了,自己的见稿剪贴本也逐渐厚了起来,其中还有不少见于各种报刊的“大块头”、然而,我对其中的一篇可称“丑小鸭”的稿件至今门是情有独钟。1992年1月3日,济南军区《前卫报》在二版头条发表了我采写的题为《万连长的“剪报本”》的小通讯。那是1991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到二连连长万丽华那儿找书看,因为他藏书较多。我在他的书柜里发现有几本报刊剪贴本,其中有一本剪贴的全是报刊上关于军事训练方面的好文章。我触景生情,便同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些剪贴本对他指导连队科学…  相似文献   
6.
走进某师政治部副主任韩强毛简朴的书房兼卧室时,便会看到书架上堆着厚厚的一根剪贴本,那是他19年军旅生涯以来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他多年的心血、汗水加智慧的结晶:1500多篇报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他自幼生活在井冈山的一个山村里,井冈山秀丽的山水养育了他,赋予了他灵气。1975年当他来到大别山脚下的某部新兵连时,连长见他长得眉清目秀,浑身透露着机灵劲,就让他当了连部通信员。一天,他试着把连队一个老班长的训练事迹写成一篇报道,投给了一个报社,没想到半个月后稿子见报了。连队干部就让他当上了连部文书兼连队报…  相似文献   
7.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8.
他走了,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生活的军营和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他是某部专业军士翁竹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报道员,但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当了他3年多的报道组长,十分敬佩他。得知他今年夏天在老家去逝后,既悲痛又怀念,提笔写下这篇文章,以示对一位在新闻战线上执著追求的战士的纪念吧。(一)翁竹山1975年底从江苏高邮入伍。高邮是个自古才子辈出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翁竹山灵性十足,读书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和文章。到部队后,领导看中了他的才华,让他当了一名报道员。正当…  相似文献   
9.
近4年来,济南军区某师先后有5名专业军士报道员转干,15名专业军士报道员和战士报道员退伍后当上了报社编辑、记者和地方宣传部门的专职新闻报道人员。这个“盛产”新闻报道人才的“风水宝地”座落在大别山北麓的山沟。山沟里不断飞出“金凤凰”,奥秘何在?可贵的人才意识近几年来,该师党委班子的成员虽然在不停地变换,但是他们培养人才这个观念却始终没变。他们多年来形成的共识是:部队新闻报道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作,因此,抓好新闻报道工作,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支过得硬的新闻报道队伍。在该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