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村三探     
同样搞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为何搞得特别美?同样是农村基层干部,华西村干部的威望为何特别高?同样抓思想教育,华西村的风气为何特别好?--这是到华西村参观的人提出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京红学家孔祥贤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考证,提出了《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頫的论断。他阐述这一观点的专著《红楼梦的破译》最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孔祥贤是中国银行江苏分行的研究员,今年74岁。早在1973年,他读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就觉得其中许多观点不能服人,特别是关于原作者是曹雪芹的论断破绽很多,站不住脚。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书刊,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潜心钻研,探本求源,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有些小事,由于它具有特殊意义,往往会令人终生难忘。最近,我就碰到这样的一件小事。   今年1月15日,我从南京到香港,住进了沙田的一家宾馆。晚上,我有事外出,顺便在宾馆对面马路边一个无人看管的投币电话机前,给南京的家里打电话。根据别人的指点,我投进了一个10港元的硬币,然后按程序一路拨出家中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上千所高等院校中,师范院校约占四分之一。师范院校的兴衰,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的大局。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师范院校应当如何来办?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的南京师范大学,多年来高扬师范的大旗,努力探索新型高师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不可胜计。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市场上,同样造就着深谋远虑的“将军”。被《农民日报》等首都新闻单位联合评选出的’9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周耀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红豆集团董事长,凭借他不同寻常的胆略,驰骋国内外市场,攻必克,战必胜,创造了企业经济总量连续“三个四年”都增长十倍的辉煌战绩,去年产销突破10亿元,从而坐上了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6.
锦绣江南,有一个被誉为“农民天 堂”的村庄——江苏省江阴市华 西村。尽管它的面积只有共和国版 图的百万分之一,但它创造的奇迹 却使世人惊叹不巳。国务院总理李 鹏赞誉它是“中国农村的希望所 在”。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来到这里, 说是要“看看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这里的社会主义业绩比别处更辉 煌,更好看,更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暴雨狂泻,翻江倒海;茫茫水乡,浊浪滔天; “江河湖水在急剧上涨,警戒水位被突破了!历史最高水位又被突破了; “明媚的太湖,一改她温柔、驯顺的本性,变成一匹暴戾肆虐的‘水老虎’,咆哮着,扑向无锡,扑向常州,扑向苏州,扑向这一块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金三角’。大运河象一匹脱缰的野马,闯出河道,漫过公路,与辽阔的农田连成一片; “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席卷了整个苏南。无数村庄、工厂、学校,成了汪洋中的‘孤岛’。数以万计的居民点,成了‘水上人家’。载重数吨的水泥船,在稻田里、阡陌间破浪前进,畅行无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老辈村民至今还记得,20多年前,老书记吴仁宝领着大家在僻静的小河边办了个五金厂,厂门朝北,四周围着高墙,窗户蒙上厚厚的帘子;有关工厂的一切,对外秘而不宣,村上介绍致富的经验,一概只谈“以粮为纲”。这个厂,被农民戏谑地称为“地下工厂”。工厂办在“地下”,是因为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这是吴仁宝带领农民冲破单一的农业经济,走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的一次成功的“演练”。改革之年,华西村把五金厂的窗帘拉开,围墙推倒,大大方方地办起了乡镇企业。20年来,他们的村办厂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了40多个,固定资产达13亿元,营业收入突破了20亿元,从而成了名符其实的“江南首富”。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何继续前进?红豆集团公司的实践表明,突破农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者,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400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乘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大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是"万事杂陈苦屉短"1的领导生源,却使他一直未能实现到苏南采访的夙愿。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