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牛大姐——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女摄影家牛畏予,捧出了厚厚的一叠照片. 我坐在她的住室里,一张一张地翻阅着。这位摄影艺术家的家十分简朴,屋子里挤满了书架,迎面挂着鲁迅的字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作孺子牛”。没有任何名贵的陈设,引人注目的“装饰品”是来自边疆或农村的牦牛角、穿山甲皮、树木化石、小葫芦,甚至普通的石块。这一切,反映出她独特的情趣和经历。  相似文献   
2.
房东     
当记者,常是四方奔走,客舍为家。多少次,暮投山村,夜宿农舍,使我结识了不少“房东”.其中,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并不是我笔下的新闻人物,甚至顾不上了解他们的姓名、经历;我是他们家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曾对他们有任何的酬谢和报答。时光流逝。过去采访中经历过的某些热火朝天的场面,在流光的冲刷下逐渐褪色了;有些曾经名扬一时的人物,在记忆中逐渐淡漠了。但是,我却常  相似文献   
3.
早就听说,在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中,注重积累资料是穆欣同志的一大特长。读过他的不少作品,也确以资料翔实、叙事准确、生动见称。我去向他请教。凭着一纸间接得来的地址,找到北京西郊的一幢宿舍楼前。迎面走来一位中等个子、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我上前打听:“穆欣同志是不是住在这幢楼上?”他笑咪咪地说:“我就是穆欣。”一口河南乡音,一脸和蔼的笑容,一身朴素的衣著,——这位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著作家是这样平易近人。他的住室象他的文章那样,质朴无华,不事夸  相似文献   
4.
曾多次去林县采访,那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热土,那里勤劳、纯朴、坚强、热情的老乡,给了我丰富的思想营养.岁月易逝,当年的经历清晰如昨,滔滔红旗渠,巍巍太行山,牵萦着不尽的情思.  相似文献   
5.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六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去林县石板岩供销社采访山区女货郎王花竹。听人介绍,这位年轻的姑娘经常翻山越岭,为高山小村的群众送货上门。有的同志还说:“花竹聪明伶俐,勤劳艰苦,长得又秀气,就象开在石板岩上的一枝花。”采访前我就在构思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崇山峻岭,羊肠险道,女货郎灵巧的身影,轻盈的步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声……第一次见到王花竹,是在她的家里。她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孩子。只见她头裹花毛巾,身穿布棉袄,完全是山村妇女的打扮。住室也很简陋,一条长绳上还挂满了尿布。刚见面,眼  相似文献   
6.
摆在记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轻轻松松地完成一般任务,五年、十年……作品只是同一水平的反复;另一条路是吃苦的路,老是不满足,老是自找苦吃,上了一个台阶,又不满足,经过刻苦努力,再上一个台阶……南振中的路是一条扎扎实实、艰苦攀登的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