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焕权 《青年记者》2005,(10):63-63
傅彪病逝无疑是大陆娱乐界的一个重大新闻,媒体定当关注报道,娱记们定当“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独家新闻。8月30日日下午,傅彪家属委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郑静晨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发布会,向媒体正式公布傅彪的具体死因。这已经基本满足了媒体报道的需要,可是在这样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娱记们却显得那么“贪婪”,进而使其采访活动又显得那么的恐怖: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时,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就是从吉林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我也有过报道中那些学生的“害怕升入大学”心理。而作为正在读大三的我,结合自家情况和我所了解的吉林农村状况,我能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3.
8月30日,演员傅彪病逝,终年42岁.当日下午,傅彪家属委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发布会,向媒体正式公布傅彪的具体死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商家促销花样叠出。如某商场曾搞过这样的活动——只要女顾客当众脱至仅着贴身内衣,即可免费穿走一件羽绒服;某商家为吸引女顾客,打出一则广告——“购满1800带帅哥回家”,而跟随女顾客回家的“美男”的职责,就是做3小时家务;再如,有厂家“出价百万聘公厕形象大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中的一些作法,可谓恶俗,但往往能见诸报端。之所以出现这些作秀、炒作,无非是因为一些商家认定“新闻就是最好的广告”。在此,笔者无意谈论商家的道德水准,倒是想提醒媒体同行几句——对商业炒作行为,我们理应提高辨别能力,因为我们肩负着社…  相似文献   
5.
7月19日,某市收废品的叶先生,在一工地看到民工挖出的4颗炸弹。为了不让炸弹流入社会,他花40元买下这些炸弹。随后,记者与叶先生一同将炸弹送到派出所。民警仔细检查后说,这4颗炸弹中的两个还有引信,具有危险性。看了这则新闻,笔者感觉有点心惊肉跳,万一在送往派出所的路上炸弹爆炸了,后果可不堪设想啊。经常可以看到工地挖出、河湖里捞出废旧炮弹的新闻。面对废旧弹药,老百姓该怎么办?记者该怎么采写这样的新闻?如果发现了废旧弹药,老百姓应该立刻疏散人群,报警并等待专家来处理。  相似文献   
6.
7月19日,四川大学传出消息,川大在全国率先推行博导岗位化后,特殊增列的77位博导中,其中最年轻的仅51岁。(据〈天府早报》7月20日报道)  相似文献   
7.
7月19日,四川大学传出消息,川大在全国率先推行博导岗位化后,特殊增列的77位博导中,其中最年轻的仅31岁。(据《天府早报》7月20日报道)31岁就当上了博导的确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为此高兴之余,却发现自己和很多受众都被“忽悠”了。一“忽悠”。网上一则新闻标题是“四川大学31岁女副研究员成中国最年轻博导”,而新闻正文却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31岁的解慧琪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中国最年轻博导”和“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能一样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然而,  相似文献   
8.
理越辩越明     
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非常之多,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5月1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次争论。对于这类事件的讨论,在新闻学界是个老话题了。笔者在此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与此有关的“媒介批评”问题。“媒介批评”的定义很多,而总体意思差不多,比如,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前虽然已经有记者节,也只是从1933年到1949年这十六届而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0年才正式确立11月8日为记者节。与教师节、护士节这些行业性纪念节日相比,记者节还很年轻。年轻的记者节,是怎样开展自己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的呢?无非是论坛、座谈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等等,当然都是关于记者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特色呢?特点是有的,毕竟是个特殊的行业类纪念日,而要说特色似乎就没有什么了。记得在今年教师节前,有时评作者提出“再不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医学院性医学科选修课前晚首次开讲,受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棒。原本只有40个选修名额的课程报名超过160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是广东高校首开的《性医学》课程。(据《羊城晚报》9月4日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