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人研究的影响是重大深远的,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也有些问题需要注意,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给人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应预防在先,消除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汉乐府?从《汉书·礼乐志》的有关记载中可以知道。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掌管祭祀天地、宗庙以及宫廷礼仪所需的乐歌、舞蹈,包括采集歌谣、创作乐曲以及排练演奏。魏晋以后,人们习惯于把这一音乐机构演奏的乐舞节目中的歌词,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由官署的名称,一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有时,为了与官署的名称相区别,也把这部分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称为“乐府歌辞”。  相似文献   
3.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汉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方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4.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年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言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5.
作为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代以来,历代都有不少学者对《史记》进行研究,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史记》研究就是在前代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大多关注于对《史记》本身的研究,而对《史记》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论文试图对《史记》研究的历史作一勾勒,对每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进行介绍,在比较各阶段《史记》研究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史记》学史发展的脉络。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本论文只论及自汉至唐的《史记》研究状况,宋至清的《史记》研究史留待日后完成。  相似文献   
6.
《史纲》强调文学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变异,如称“汉代的散文是对先秦散文的总结、继承和发展”,但“它不是在乱世的大辩论中形成高潮,而在治世的价值竞争中形成高潮的”。在叙述魏晋诗词散文发展时说这个时期散文特色之一是“散文的文体意识的增加和延伸”。这是考察中国散文发展的新视角,在《史纲》中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因而使全书纲举目张,脉络清楚,有新鲜的见解,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其次,《史纲》虽然以时代为序叙述散文的发展,但不以封建王朝的更迭作为分章的依据,如第六编叙述元、明、清三代散文的发展,下分三章,一章以“散文的徘徊” 为标题,叙述元及明中叶以前的散文;一章以“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