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媒体实践得越久,越是感慨新闻行业有太多优秀的前辈和同龄人.他们都那般相似,不惜将毕生热情投注到新闻报道中,正如范敬宜先生曾言:“新闻事业充满风险,但值得去为之奋斗终生.”相比而言,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新闻学子,想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才不枉被称作一名新闻人.  相似文献   
2.
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太过理所当然地使用一个隐喻,以至于忘记了它的实际含义和引申义实则有所不同.比如,“平台”这一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使用的隐喻,就存在着严重的误导性.2010年,当我第一次使用“平台”这一术语时,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公司刚开始使用这个术语向用户、广告商和投资人描述它们的Web2.0服务.如今,所有的社交媒体公司都已经开始使用这一术语.这些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从内容或社交领域拓展到了出行(Uber)、住宿(Airbnb)和劳工(Task Rabbit)等领域.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展,“平台”这一术语显得更加自然和贴切.许多批评家在发表与互联网企业相关的观点时,也越来越习惯性地使用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3.
贾宸琰 《青年记者》2016,(33):18-19
受众参与给媒体带来显性福利
  2016年7月16日,“刺猬公社”建立了“海外传媒学子”交流社群。这一社群集结了就读于世界各国新闻院校的百余名中国留学生。目前,群内成员遍布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条小河,快乐地向前跑去。我跑过山林,听到鸟儿欢乐的歌声,看到满树满树粉红色的桃花,桃花妹妹调(tiao)皮地跳下来,我带着她们快乐地向前跑去。跑过了村子,田野好绿好绿。  相似文献   
5.
“旧的言语刚在舌尖上死去,新的音乐又从心上迸来;旧辙方迷,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开.”在传播格局急剧变化的大时代,技术在引领着媒体的变革与进化,旧媒体在加速老去,新媒体在迅速崛起.但是,没有谁是安全的,因为内容形态也在加速迁徙——所有的媒体形态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有一次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来报社做讲座,他当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让我深以为然.张志安教授认为“无社交无新闻”,大致意思是如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家获取新闻的常用渠道,比如微信朋友圈. 与父母一辈盛行心灵鸡汤和养生大法的朋友圈不同,新生代的朋友圈确实是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新闻学子而言,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甚至还称得上是攫取观点的捷径.朋友圈里的教授学者、媒体老师以及同专业学生的分享和点评都是新鲜资讯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贾宸琰  姚源  钟旺 《青年记者》2017,(21):40-42
自动化新闻可读性的研究意义 继2014年7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化新闻.《纽约时报》、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在自动化新闻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2015年9月,腾讯也发布了中国首篇自动生成的新闻.尽管媒体引进自动化新闻技术的初衷是帮助记者从繁琐细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和人类记者撰写的报道相比,自动化新闻的可读性较低,这也可能成为自动化新闻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