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产、消费、开发"是经济学领域的关键词,而随着当下社会发展"市场化"的趋向,这几个关键词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热门词汇。《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一书以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考察了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态势,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溯源与个案研究的相互交融与互释;更为重要的是,把"市场化"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新文化、新艺术"现象、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传统的文化形态放在文化生产消费视野中加以考察,既显现了此书的撰写者们独特的理论视域及中国现实语境中的问题意识,又为文化、文艺研究开启了不同于传统理论逻辑演绎形态而是具有现实关怀性的理论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尼采思想的形象描摹有重其破而不重其立的倾向。即或有时看重尼采对生命重新型塑的努力,也多将其归向对作为个体的生命形态及其意义可能的阐发,因而不能充分在突出个体阈限之外的历史和社会层面发挥尼采生命意志的建构作用。文章以此问题为起点,初步探究了尼采的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和"超人"学说等具有建构性特征的美学思想,以描绘出一个更为立体的后现代视域中的尼采形象,这个形象既驱动当下后现代思想生成,又引领它们以建构性的姿态面向人及其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晚清已降,西方"现代性"思想侵入中国文化肌理,致使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空间成为了一个危机场域。但是,徐志伟的著作《发现另一个"乡土中国"》钩沉了诸如鲁迅、梁漱溟等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关于中国乡村的"别样表述",从而剖解了遮蔽中国传统文化有益元素的西方"现代性"话语结构,重新发现了"乡村"的复杂性及其独特价值,不仅为我们解决农村问题乃至于"中国道路"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也补充、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审美主义的救赎承诺为人世摆脱生存的苦痛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路径.而在审美主义自身的发展转变路径中,尼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为何"艺术拯救人生"与何为"艺术拯救人生"两个方面论述了尼采的审美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简要解析了"艺术拯救人生"在中国当下社会语境中延展的逻辑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电视娱乐与互联网的结合从"+互联网"到如今的"互联网+",是技术路径的延展到互联网思维嵌入媒体生产的新理念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娱乐文化传播亟需转变生产观念,与时俱进地在电视娱乐文化传播品牌的树立、建设及影响力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再通过话语渗透以及审美价值的提升,承担起对内对外的文化输出,把品牌做到极致,全面提升电视娱乐文化品格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出现的“赵本山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形态”为主要呈现方式、“多维性”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的“多元”欣赏者对其进行了“多元性”阐释,使其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