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1.
闲逛书店,猛然发现《下级学》这本特别的书,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封面上蓝地映村的鲜红色书名,十分醒目,这第一印象使我感到它不同于《中国官场学》或《厚黑学》之类读物。果然,翻开扉页,著名学者于光远的序言赫然在目。细读此序,我知道《下级学》实际上是与“领导学”相对应的一门新学科,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再看目录,一望而知此书具有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总论,下级活动的基本规律,下级活动的基本原理,处理上级关系的基本原则,处理上级关系的方法艺术,下级的晋升与成功,下级行为及其形象,下级应当具备的  相似文献   
2.
骚音屈子心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这铿锵的诗句,昭示了他的伟大与不朽。古往今来,爱国志士莫不崇敬屈原,并奉他为志坚行洁的楷模。特别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墨客,往往以屈原的精神激励自己。司马迁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坚定了发愤著述的信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谓,足见屈原的流风余韵。正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屈原才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此即李白所说的“哀怨起骚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昌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创作历史剧《屈原》的郭沫若,在他的论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盛赞屈原:“他是在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他的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关于传统媒体包括广电媒体的悲观论颇为流行,再加上有关电视开机率下降的传言,人们似乎都在惊呼"电视末日来了"!情况有那么糟糕吗?且让我们先看看广播媒体。虽然广播在电视崛起之后曾经一度低迷,但是很快交通广播这样的专业广播大获成功,至今依然火爆,广播电台并  相似文献   
4.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具有历史感、时代感的概念迅速成为主流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不仅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更是舆论广泛关注并热议的共同话题。然而,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新时期,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在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中国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一面旗帜。这个光辉的名字让海内外华人景仰不已,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纪念这位伟人,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统一显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孙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挽孙中山先生联选》一书的出版,无疑恰逢其时,成为历史的回音壁。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京仙逝后,举国哀痛,各界人士纷纷以挽联这种特殊形式表达悼念之情。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楹联史上空前的。当时仅北京一地就有挽联五万九千余副,海内外的挽联总数多达上万副。这些挽联,字数最少的只有8字,最多的应数老同盟会员、湘人刘揆一奉献的256字长联。其撰联人既有各党派领袖人物、各界名流、失意政客、新老军  相似文献   
6.
近来读报,几次读到谈论“高学历热”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诚然有可取之处,比如说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文凭不等于真实学。但我不敢苟同的是,这些文章总是把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中途退学当作“杀手锏”,借以说明学历无用或高学历无用。将特殊的例子拿来证明普遍性的规律,至少在认识上有失偏颇,值得好好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只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担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效果不佳,即意味着传播失败,“引导”的责任恐怕就会落空.那么,研究其中的规律,分析新闻传播过程的一些互相牵制的因素,特别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障碍因素,则相当具有现实意义.讯息的传播、接受与理解,是大众媒介的主要特征,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讯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行为.制造讯息并不等于传播.如果仅是制造和散布讯息,不管其所使用的语言、内容和风格是多么地动人,都不能算是传播.不论我们的科技是如何地精巧,分工制度是如何地有效率,记者和任何大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电视新闻的内容构成中,有一道新闻大餐,那就是弘扬主旋律的成就报道,也属于主题性报道。与突发性、灾难性、批评性的新闻题材相比,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的龙头,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宣传的色彩更加浓厚。 操作与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电视系列报道逐步成为成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