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工人日报2005年10月9日《北京有一个温暖的家》一文,第一段第四行“首善之都”一词,从字面意思理解语意重复。经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发现它们里面都没有“首善之都”这样的说法。《辞海》对“首善”的解释为:《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此称京师为首善之区《。现代汉语词不达意典》中“首善之区”词条的解释是“首都”之意。显然,文中“首善之都”是误用,正确的用法应是“首善之区”,这里的“区”,不是行政区划的某个区,而是指“地域”、“…  相似文献   
2.
新闻五要素(又称新闻的5个W)将时间(when)列为5个w之首,可见新闻稿件中,对时间的表述要慎之又慎,千万“马虎”不得。近来,《工人日报》频频出现日期及传统节日弄错的情况,其实,避免这类错误只需核实一下日历牌便一目了然。举例如下:2006年2月17日某版《是重点扶植,绝不是国家“包养”》一文中有“2005年11月10日至31日”的提法。日历上是没有11月31日的。又如2006年3月27日某版《建阳农民工讨回赔偿金》一文中,有“定于2005年4月31日前付清”这样的句子。4月也是没有31日的。以上的两例犯了同样常识性的错误,编辑只要稍加注意即可避免。200…  相似文献   
3.
纠错二则     
赵国连 《新闻三昧》2005,(12):53-53
是“度”还是“渡”;“呲”“龇”不同。[编按]  相似文献   
4.
赵国连 《新闻三昧》2005,(12):16-16
报纸上的字词差错,其产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作写错(包括笔误),二是编辑编稿时改错,三是校对漏校或错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