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士大夫们所修“四艺”:琴、棋、书、画,是他们在经、史、子、集之外的一点人生闲趣。由南京凤凰读书俱乐部开卷工作室编辑的《人生丛书.人生四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琴、棋、书、画为主题,汇集了文人学士与此有关的妙文佳作,展现了华夏古典精神文明中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艺文佳趣。该书系由金陵书衣坊装帧设计。《弦外琴心》《弦外琴心》是“人生四艺(全四册)”中的第一本。首辑“琴韵悠远”从明朝清朝的名家谈与琴相关的掌故说起。其中徐渭《友琴生说》篇描写一陆君“视琴犹人”,其琴声可以让鼠从穴中出来,蹲在桌几下…  相似文献   
2.
说起鲁迅先生,心中总是浮现出在我国中学语文课本上反复看过读过的一句话:“鲁迅(1881-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少时并未仔细去想这短短的一句话代表了什么,因为那时每读到一位作家的课文,文前必有这么一段类似的简介,只是觉得鲁迅能有三个“家”的桂  相似文献   
3.
记得从上小学起,双手捧读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周作人、丁玲、沈从文、胡适等学界文坛名字就如雷贯耳般的灌输进了我的脑中,但凡看到这些冠有"著名文学家"、"革命家"等等头衔的文化名人,总使我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好奇心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是“文革”以后开始研究的学术热点之一。其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现当代的知识分子,还有古代知识分子。李刚所著《现代知识的分子的话语转型(1949—1959)》(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以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知识、学术转型为考察对象,勾勒出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转型的大致线索,尝试性地解读了当代社会思想与时代历史变迁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5.
论文讲述了蒋广学教授的编辑和学术道路,以及他的学术准则和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带着书装给予我的遐想,我想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知名藏书家薛冰先生写南京的这本《家住六朝烟水间》,一定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能够带给我不少轻盈的阅读惊喜。开卷后方知不然。原来怀着对自己生活了五十年的南京的深厚情感,面对南京历史化的被“强虐”和现代无知的“舍弃”,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他所发现和披露的历史真实,不能不让每一个南京人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7.
《穆旦传》     
合上这本封面设计朴素的<穆旦传>,心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肩头似乎放下了一副重担".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他一生迟到的荣耀.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7日午后三时许,在水秀春丽的南通博物苑,来自南京、上海、苏州、扬州、济南、石家庄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举办了《毛边书情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书林清话文库”之一)首发品评会暨“毛边书与新文学”的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丁亥晚冬,数十年难遇的大雪为石城披上了一身素裹的冬装,白雪衬托出清凉山凤凰崇正书院里暖黄色的灯光。新年出炉的两套“读书文丛”——《鸡鸣读书文丛》和《开卷读书文丛》(均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首发品评会,正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着话题。 《鸡鸣读书文丛》收录有《枥斋余墨》(魏荒弩)、《江南读书记》(王振羽)、《云集》(止庵)、《千年的桨声》(刘汉俊);《开卷读书文丛》收录有《书缘未了》(章品镇)、《不再重现的图画》(白桦)、《朋友家的屋顶》(韩沪麟)、《雁斋书事录》(徐雁)、《美丽的旧书》(瞿光辉)和《开卷闲话四编》(子聪)。两套丛书都以“读书”为主旨,因而在此一同举办首发式暨新书品评会。  相似文献   
10.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化名城,或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化观光客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它们除了窥视欲外,很少能够引起读的浏览快感和珍爱美感,激发一读再读的热情,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